省試恩賜耆老布帛(一作崔宗詩)

省試恩賜耆老布帛(一作崔宗詩)朗讀

渙汗中天發,殊私海外存。衰顏逢聖代,華髮受皇恩。
燭物明堯日,垂衣闢禹門。惜時悲落景,賜帛慰餘魂。
厚澤沾翔泳,微生保子孫。盛明今尚齒,歡奉九衢樽。

省試恩賜耆老布帛(一作崔宗詩)注音

ㄏㄨㄢˋ ㄏㄢˋ ㄓㄨㄥ ㄊㄧㄢ ㄈㄚ , ㄕㄨ ㄙ ㄏㄞˇ ㄨㄞˋ ㄘㄨㄣˊ 。 ㄕㄨㄞ ㄧㄢˊ ㄈㄥˊ ㄕㄥˋ ㄉㄞˋ , ㄏㄨㄚˊ ㄈㄚˇ ㄕㄡˋ ㄏㄨㄤˊ ㄣ 。
ㄓㄨˊ ㄨˋ ㄇㄧㄥˊ ㄧㄠˊ ㄖˋ , ㄔㄨㄟˊ ㄧ ㄆㄧˋ ㄩˇ ㄇㄣˊ 。 ㄒㄧˊ ㄕˊ ㄅㄟ ㄌㄨㄛˋ ㄐㄧㄥˇ , ㄘˋ ㄅㄛˊ ㄨㄟˋ ㄩˊ ㄏㄨㄣˊ 。
ㄏㄡˋ ㄗㄜˊ ㄓㄢ ㄒㄧㄤˊ ㄩㄥˇ , ㄨㄟˊ ㄕㄥ ㄅㄠˇ ㄗˇ ㄙㄨㄣ 。 ㄕㄥˋ ㄇㄧㄥˊ ㄐㄧㄣ ㄕㄤˋ ㄔˇ , ㄏㄨㄢ ㄈㄥˋ ㄐㄧㄡˇ ㄑㄩˊ ㄗㄨㄣ 。

李絳

李絳(764年— 830年),字深之。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人)人。唐代中期名臣。李絳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房。初擢進士,補渭南尉,拜監察御史。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學士,元和六年(811年)拜相,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封高邑男。後因與權貴有隙,以足疾求免,罷爲禮部尚書,後入爲兵部尚書。文宗時,召爲太常卿,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累封趙郡公。大和四年(830年),山南兵變,李絳爲亂軍所害,年六十七。冊贈司徒,諡號「貞」。 ...

李絳朗讀
()

猜你喜歡

亭花落盡鷓鴣飛,吉甫臺邊春事稀。錦水毓華添麗藻,禺山金碧有光輝。

僰中僮隸傳書至,煎上人家沽酒歸。笑挈一壺江浦去,輕紅剛值荔枝肥。

()

形如圓月色欺霜,曾許佳人掩面藏。

袁守揚風方慰愜,班姬中道忽悲涼。

自知掌握初經用,豈顧塵埃此暫傷。

只恐來年清暑殿,別將紈素上君堂。

()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

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

()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裏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

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

想人間薄倖春風,肯爲百花無色。

難覓。籠煙疑粉,掩月摧妝,舊蹤還失。青苔雪積。倚欄畔,總狼藉。

恐枝頭寒重,子規啼血,早把冰容染溼。待黃昏,銀燭擎時,探春消息。

()

六花堆積滿乾坤,一色更無痕。但分山水高低處,與林廬城郭江村。

蠟屐扶筇,印生屐齒,回首失柴門。

不知明月照黃昏,步步踏瑤琨。誰憐東郭先生苦,偶行吟、露出鞋跟。

莫笑孫康,讀書相映,不復問饔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