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唐初齊州人,房彥謙之子。因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爲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新唐書》本傳對房的評價是「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爲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

軼事典故

  醋罈子

  「醋罈子」的由來就是根據房玄齡和其夫人的故事來的。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晉陽,「醋」也成爲唐宮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宮儲存極多。據說,唐太宗年間,宰相房玄齡懼內是有了名的。其妻雖然霸道,但對房玄齡衣食住行十分精心,從來都是一手料理,容不得別人插手。一日,唐太宗請開國元勳赴御宴,酒足飯飽之際,房玄齡經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幾句不怕老婆的牛皮,已有幾分酒意的唐太宗乘着酒興,便賜給了房玄齡兩個美人。房玄齡不料酒後吹牛被皇上當了真,收了兩位美人,想到霸道且精心的妻子,愁得不知怎麼纔好。還是尉遲敬德給打了氣,說老婆再兇,也不敢把皇上賜的美人怎麼樣,房玄齡才小心翼翼地將兩個美人領回家。不料,房玄齡的老婆卻不管皇上不皇上,一見房玄齡帶回兩個年輕、漂亮的小妾,大發雷霆,指着房玄齡大吵大罵,並操起雞毛撣子大打出手,趕兩個「美人」出府。房玄齡見不對頭,只好將美人送出府,此事馬上便被唐太宗君臣知道了。李世民想壓一壓宰相夫人的橫氣,便立即召宰相房玄齡和夫人問罪。

  房玄齡夫人也知此禍不小,勉勉強強地跟隨房玄齡來見唐太宗。唐太宗見他們來到,指着兩位美女和一罈「毒酒」說:「我也不追究你違旨之罪,這裏有兩條路任你選擇,一條是領回二位美女,和和美美過日子,另一條是吃了這壇『毒酒』省得妒嫉旁人了。」房玄齡知夫人性烈,怕夫人喝「毒酒」,急跪地求情。李世民怒道:「汝身爲當朝宰相,違旨抗命,還敢多言!」房夫人見事已至此,看了看二女容顏,知自己年老色衰,一旦這二女進府,自己遲早要走違旨抗命這條路,與其受氣而死,不如喝了這壇「毒酒」痛快。尚未待唐太宗再催,房夫人舉起罈子,「咕咕咚咚」的已將一罈「毒酒」喝光。房玄齡急得老淚縱橫,抱着夫人抽泣,衆臣子卻一起大笑,原來那壇裝的並非毒酒而是晉陽清源的食醋,根本無毒。唐太宗見房夫人這樣的脾氣,嘆了口氣道:「房夫人,莫怨朕用這法子逼你,你妒心也太大了。不過念你寧死也戀着丈夫,朕收回成命。」房夫人料不到自己冒死喝「毒酒」得了這麼個結果,雖酸得伸頭抖肘,但心中高興萬分。房玄齡也破涕爲笑。從此,「吃醋」這個詞便成了女人間妒忌的代名詞。

主要成就

  在隨李世民徵戰時,凡王府書檄,駐馬即成,言簡意盡,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爲「十八學士」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齡爲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去世後,諡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爲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

人物生平

出身官宦

  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後魏鎮遠將軍、宋安郡守,襲壯武伯。祖房熊,字子,釋褐州主簿。父房彥謙,好學,通涉《五經》,富有辯才,是魏、齊間的山東學者。

年少有爲

  房玄齡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經書,又向父親學得一手好書法,工草隸。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

亂世投主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於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徵,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一地,別人爭着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爲秦王幕府收羅人才。

輔助唐王

  房玄齡爲報李世民知遇之恩,竭盡心力籌謀軍政事務。每攻滅一方割據勢力,軍中諸人都全力搜求珍寶異物,只有房玄齡首先收攏人才,將富有謀略和驍勇善戰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與他們結爲朋友,共同爲李世民效力,在擊破王世充後,玄齡認爲張亮「倜儻有智謀」,遂推薦給李世民,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委以心膂」。其他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節,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聰明識達,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經房玄齡舉薦以後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後都位至卿相。

運籌帷幄

  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軍謀大事,常負責管理文牘,每逢寫軍書奏章,停馬立即可成,文字簡約義理豐厚。一開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淵也對房玄齡深加歎賞,對侍臣講:「這個人深重地瞭解機宜,足能委以重任。每當替我兒陳說事務,一定能瞭解人的心理,千裏之外,好像對面說話一樣。」後來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屬,房玄齡與杜如晦一併被驅斥於外任。

安定社稷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羣雄,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幫助李世民謀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論功行賞,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功爲一等,進爵邢國公。

精誠奉國

  房玄齡追隨唐太宗平定天下,出入生死,備嘗創國立業之艱辛。他時刻不忘創業之難,警鐘長鳴,力戒驕奢淫逸,以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貞觀元年,房玄齡重視吏治,認爲吏治問題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國之要道。在選舉官吏的問題上,唐太宗主張「量才授職,務省官員」,「現在應當審查官吏,讓他們都能夠發揮各自的作用,那麼國家就可以無爲而治了。」房玄齡忠實地貫徹了他這一思想,大力簡政,並省官吏,「於是所配置的文武官員總六百四十員」。

  房玄齡精減官吏的做法,對經隋末大亂、人口銳減的唐初來說,既裁去冗官濫職,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門辦事效率,同時也節省國家財政開支,減輕人民負擔。

  房玄齡精通典制政令。貞觀初年,時值天下初定,朝章國典還很不完備,他與尚書右僕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臺樓閣等建築物的規模以及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都是他們二人所制定,在當時獲得美譽。

  在修定律令方面,房玄齡秉持「審查並確定法律和命令,將寬厚平和(的風格)做爲宗旨」的思想,簡化律令,又除去了隋朝的苛酷刑法。自房玄齡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後有唐一代都沒有發生過多大變動。

  貞觀三年(629年)二月,房玄齡改封魏國公,爲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房玄齡盡心竭誠,早起晚睡。加之他明達吏事,法令寬平,任人惟賢,不分卑賤,人們都稱他爲良相。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房玄齡護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開府儀同三司。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封梁國公。與杜如晦、魏徵等同爲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加太子少師。他留守京師。他任宰相十五年,女爲韓王妃,兒子房遺愛尚高陽公主,顯貴至極,但常常深自卑損,不敢炫人傲物。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親徵遼東高麗,命房玄齡留守京城。

與世長辭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重,太宗派名醫爲其醫治,每日供給御膳,並親臨探望。臨終之時,房玄齡對諸子說:「當今天下清平,只是陛下東討高麗不止,正爲國患。主上含怒意決,臣下莫敢犯顏。我知而不言,就會含恨而死啊。」於是抗表進諫,請求太宗以天下蒼生爲重,停止徵討高麗。太宗看見奏表,感動地對房玄齡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病危將死,還能憂我國家,真是太難得了。」臨終之際,李世民親至其病牀前握手訣別,立授其子房遺愛爲右衛中郎將,房遺則爲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時能看見二子顯貴。

  七月,房玄齡與世長辭,終年七十歲。太宗爲之廢朝三日,贈太尉,諡曰文昭,陪葬昭陵。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畫像並供奉於「凌煙閣」。

房玄齡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