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遙買杖

李遙買杖朗讀

  隨州大洪山作人李遙,殺人亡命。逾年,至秭歸,因出市,見鬻柱杖者,等閒以數十錢買之。是時,秭歸適又有邑民爲人所殺,求賊甚急。民之子見遙所操杖,識之,曰:「此吾父杖也。」遂以告官司。吏執遙驗之,果邑民之杖也。榜掠備至。遙實買杖,而鬻杖者已不見,卒未有以自明。有司詰其行止來歷,勢不可隱,乃通隨州,而大洪殺人之罪遂敗。市人千萬而遙適值之,因緣及其隱匿,此亦事之可怪者。

譯文:  隨州大洪山鎮有個叫李遙的人,他殺了人後就逃亡外地。過了一年,李遙來到秭歸,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個在出售柺杖的人,因爲價錢便宜,就用幾十枚銅錢買了下來。這時秭歸城中恰好又有一個村民被人所殺,官府正在急於抓捕兇手。被害人的兒子在街上看見李遙,識出了柺杖,說:「這是我父親的柺杖。」於是就向衙門報了案。衙役們把李遙逮住,經驗證,果然是被害人的柺杖,一切拷打的手段都用盡了。李遙確實是買的柺杖,然而賣柺杖的人已不見了,李瑤無法還給自己清白。官府於是又對李遙進行審問,問李遙是哪裏人,李遙知道無法隱瞞,就說出自己的真實住址。秭歸縣衙與隨州地方官府取得聯繫後,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殺人潛逃的嫌犯,於是大洪山殺人案告破。最終不知道那個賣柺杖的人是誰。集市上的人千千萬萬,而李遙恰巧遇到賣柺杖的人,就此牽連到他的過去導致隱情敗露,這一件事也真的蹊蹺啊。

注釋:  隨州: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東。逾年:第二年。秭歸:地名,在今湖北省西部。至:到。數:幾。是:這。適:正好,恰好。爲:被。驗:檢驗。榜掠備至:受盡拷打。實:確實通:押送到。敗:敗露。怪:對..........感到奇怪。

李遙買杖注音

   ㄙㄨㄟˊ ㄓㄡ ㄉㄚˋ ㄏㄨㄥˊ ㄕㄢ ㄗㄨㄛˋ ㄖㄣˊ ㄌㄧˇ ㄧㄠˊ , ㄕㄚ ㄖㄣˊ ㄨㄤˊ ㄇㄧㄥˋ 。 ㄩˊ ㄋㄧㄢˊ , ㄓˋ ㄗˇ ㄍㄨㄟ , ㄧㄣ ㄔㄨ ㄕˋ , ㄐㄧㄢˋ ㄩˋ ㄓㄨˋ ㄓㄤˋ ㄓㄜˇ , ㄉㄥˇ ㄒㄧㄢˊ ㄧˇ ㄕㄨˋ ㄕˊ ㄑㄧㄢˊ ㄇㄞˇ ㄓ 。 ㄕˋ ㄕˊ , ㄗˇ ㄍㄨㄟ ㄕˋ ㄧㄡˋ ㄧㄡˇ ㄧˋ ㄇㄧㄣˊ 爲 ㄖㄣˊ ㄙㄨㄛˇ ㄕㄚ , ㄑㄧㄡˊ ㄗㄟˊ ㄕㄣˋ ㄐㄧˊ 。 ㄇㄧㄣˊ ㄓ ㄗˇ ㄐㄧㄢˋ ㄧㄠˊ ㄙㄨㄛˇ ㄘㄠ ㄓㄤˋ , ㄕˋ ㄓ , ㄩㄝ :「 ㄘˇ ㄨˊ ㄈㄨˋ ㄓㄤˋ ㄧㄝˇ 。」 ㄙㄨㄟˋ ㄧˇ ㄍㄠˋ ㄍㄨㄢ ㄙ 。 ㄌㄧˋ ㄓˊ ㄧㄠˊ ㄧㄢˋ ㄓ , ㄍㄨㄛˇ ㄧˋ ㄇㄧㄣˊ ㄓ ㄓㄤˋ ㄧㄝˇ 。 ㄅㄤˇ ㄌㄩㄝˋ ㄅㄟˋ ㄓˋ 。 ㄧㄠˊ ㄕˊ ㄇㄞˇ ㄓㄤˋ , ㄦˊ ㄩˋ ㄓㄤˋ ㄓㄜˇ ㄧˇ ㄅㄨˊ ㄐㄧㄢˋ , ㄗㄨˊ ㄨㄟˋ ㄧㄡˇ ㄧˇ ㄗˋ ㄇㄧㄥˊ 。 ㄧㄡˇ ㄙ ㄐㄧㄝˊ ㄑㄧˊ ㄒㄧㄥˊ ㄓˇ ㄌㄞˊ ㄌㄧˋ , ㄕˋ ㄅㄨˋ ㄎㄜˇ ㄧㄣˇ , ㄋㄞˇ ㄊㄨㄥ ㄙㄨㄟˊ ㄓㄡ , ㄦˊ ㄉㄚˋ ㄏㄨㄥˊ ㄕㄚ ㄖㄣˊ ㄓ ㄗㄨㄟˋ ㄙㄨㄟˋ ㄅㄞˋ 。 ㄕˋ ㄖㄣˊ ㄑㄧㄢ ㄨㄢˋ ㄦˊ ㄧㄠˊ ㄕˋ ㄓˊ ㄓ , ㄧㄣ ㄩㄢˊ ㄐㄧˊ ㄑㄧˊ ㄧㄣˇ ㄋㄧˋ , ㄘˇ ㄧˋ ㄕˋ ㄓ ㄎㄜˇ ㄍㄨㄞˋ ㄓㄜˇ 。

李遙買杖釋義

譯文

  隨州大洪山鎮有個叫李遙的人,他殺了人後就逃亡外地。過了一年,李遙來到秭歸,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個在出售柺杖的人,因爲價錢便宜,就用幾十枚銅錢買了下來。這時秭歸城中恰好又有一個村民被人所殺,官府正在急於抓捕兇手。被害人的兒子在街上看見李遙,識出了柺杖,說:「這是我父親的柺杖。」於是就向衙門報了案。衙役們把李遙逮住,經驗證,果然是被害人的柺杖,一切拷打的手段都用盡了。李遙確實是買的柺杖,然而賣柺杖的人已不見了,李瑤無法還給自己清白。官府於是又對李遙進行審問,問李遙是哪裏人,李遙知道無法隱瞞,就說出自己的真實住址。秭歸縣衙與隨州地方官府取得聯繫後,得知此人就是大洪山殺人潛逃的嫌犯,於是大洪山殺人案告破。最終不知道那個賣柺杖的人是誰。集市上的人千千萬萬,而李遙恰巧遇到賣柺杖的人,就此牽連到他的過去導致隱情敗露,這一件事也真的蹊蹺啊。

註釋

隨州:地名,在今山西介休縣東。

逾年:第二年.

秭歸:地名,在今湖北省西部。

至:到

數:幾

是:這

適:正好,恰好

爲:被

驗:檢驗

榜掠備至:受盡拷打。

實:確實

通:押送到。

敗:敗露。

怪:對..........感到奇怪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仁宗嘉佑進士,後任翰林學士。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我國曆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化學、地質學、氣象學、地理學、農學和醫學、工程師、外交家。 ...

沈括朗讀
()

猜你喜歡

要路拋來自寡憂,高懷捲去白雲收。

玉緣祕實須藏密,蘭爲奇香卻在幽。

仙骨豈曾移靜節,帝心終是竭嘉猷。

紅霞綠竹忘機地,未免天家下詔求。

()

三年不對溪南月,況用哦詩向君說。

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涼人厭熱。

林梢雖復亂蟬鳴,豈不大勝蒼蠅聲。

市聲收盡浮橋寂,要子同來作細行。

()

百硯齋中十二方,買從京口壓歸航。漢碑周鼓留殘篆,珍重流傳古揭陽。

()

豆熟連村雨葉黃,粳肥蘸水露華香。涼蟬已抱寒莖槁,凍蝶猶穿晚菊忙。

()

子行日以遠,我思日以長。

政或少閒暇,書來不可忘。

()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餘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