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合郡姓名字詩

離合郡姓名字詩朗讀

漁父屈節,水潛匿方;

與時進止,出行施張。

呂公飢釣,闔口渭旁;

九域有聖,無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予匡;

海外有截,隼逝鷹揚。

六翮不奮,羽儀未彰;

龍蛇之蟄,俾也可忘。

玟璇隱曜,美玉韜光。

無名無譽,放言深藏;

按轡安行,誰謂路長?

離合郡姓名字詩注音

ㄩˊ ㄈㄨˋ ㄑㄩ ㄐㄧㄝˊ , ㄕㄨㄟˇ ㄑㄧㄢˊ ㄋㄧˋ ㄈㄤ ;

ㄩˇ ㄕˊ ㄐㄧㄣˋ ㄓˇ , ㄔㄨ ㄒㄧㄥˊ ㄕ ㄓㄤ 。

ㄌㄩˇ ㄍㄨㄥ ㄐㄧ ㄉㄧㄠˋ , ㄏㄜˊ ㄎㄡˇ ㄨㄟˋ ㄆㄤˊ ;

ㄐㄧㄡˇ ㄩˋ ㄧㄡˇ ㄕㄥˋ , ㄨˊ ㄊㄨˇ ㄅㄨˊ ㄨㄤˊ 。

ㄏㄠˇ ㄕˋ ㄓㄥˋ ㄓˊ , ㄋㄩˇ ㄏㄨㄟˊ ㄩˇ ㄎㄨㄤ ;

ㄏㄞˇ ㄨㄞˋ ㄧㄡˇ ㄐㄧㄝˊ , ㄓㄨㄣˇ ㄕˋ ㄧㄥ ㄧㄤˊ 。

ㄌㄧㄡˋ ㄏㄜˊ ㄅㄨˊ ㄈㄣˋ , ㄩˇ ㄧˊ ㄨㄟˋ ㄓㄤ ;

ㄌㄨㄥˊ ㄕㄜˊ ㄓ ㄓˊ , ㄅㄧˋ ㄧㄝˇ ㄎㄜˇ ㄨㄤˋ 。

ㄨㄣˊ ㄒㄩㄢˊ ㄧㄣˇ ㄧㄠˋ , ㄇㄟˇ ㄩˋ ㄊㄠ ㄍㄨㄤ 。

ㄨˊ ㄇㄧㄥˊ ㄨˊ ㄩˋ , ㄈㄤˋ ㄧㄢˊ ㄕㄣ ㄘㄤˊ ;

ㄢˋ ㄆㄟˋ ㄢ ㄒㄧㄥˊ , ㄕㄟˊ ㄨㄟˋ ㄌㄨˋ ㄔㄤˊ ?

離合郡姓名字詩賞析

  全詩二十二句,離合成「魯國孔融文舉」六字。表示孔融字文舉,魯國(國相當於郡)人。每四句爲一單位,離合成一新字,六字本應二十四句,但因「文」是獨體字,只離不合,故只二十二句。

  具體離合情況,以前四句爲例。第一句漁父屈節,看不出要離哪一個字。第二句水潛匿方,才暗示「漁」字的偏旁「水」潛藏了,離得「魚」字。第三句與時進止,第四句出行施張,暗示「時」(漢碑作「旹」)字的偏旁「出」(近似)遠行了,離得「日」字。「魚」與「日」合成「魯」。以下五字,照此類推。值得注意的是古今字體不同,今又繁體簡化,加上詩人又持靈活態度,故今天離合,不免有些困難。

  這種離合詩,類似於春秋時代的瘦辭,戰國時代的隱語,魏晉至今的謎語、燈謎,在文化娛樂活動中,頗能引人入勝。

  「詩言志」(《尚書·堯典》),「發乎情」(《毛詩序》)。嚴羽《滄浪詩話》據以重申:「詩者,吟詠情性也。」此篇離合體既是篇幅不短的四言詩,其中又有「我」,自然表達了詩人的情志。《文心鵰龍·諧隱》雲:「古之爲隱,理周要務」,意思是它的用意同國家大事結合得很緊。細繹這詩,確是如此。詩人雖「遁辭以隱意」,但由於「志在靖難」,仍然情見平辭。

  從《後漢書》本傳看,詩人初入仕途,即檢舉中官親族,陳對罪惡,言無阿撓。後居九列,則對曹操書疏倨傲。時人脂習與融相善,每戒融剛直,責令改節,也沒聽從。此詩「與時進止」,「隱曜」、「韜光」,似乎不是出自詩人之手。但事物往往是複雜多變的。郗慮承望曹操風旨,以微法奏免融官。詩人要矢志不渝,就只能改變鬥爭策略和方法,以退爲進,這即此詩的主旨。可以推測,此詩的創作時間,應在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即其免官三年以後。

  開頭四句,提綱挈領,宣示了今後的鬥爭策略。屈節即折節,他覺得應該折節易行,像漁父一樣在水鄉潛藏,隱匿方直個性。不是長往而不反,「與時進止」,時機一至,還得「出行施張」,大展「靖難」素志。《易·乾·文言》:「與時偕行」。又《艮·彖辭》「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兩句秉承《周易》哲理,作爲指導今後行動的綱領。「呂公」四句,用呂尚隱釣渭濱的典故來比況自己今後的潛隱不言。一「飢」一「釣」,寫出了呂尚賣食棘荊、屠於朝歌、釣於渭濱、初時僅爲勞動謀生的純樸形象,及其閉口不言政治的原因。當然還有更大原因:「九域有聖,無土不王」,殷王朝君臨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呂尚開初是不敢也不暇謀人之國的。以上八句是第一段。

  「好是正直,女回予匡」,轉而追溯自己鬥爭歷程。「好是正直」是《詩經·小雅·小明》成句。好,愛。「女」,通「汝」。「回」,奸邪不正,包括了董卓、劉表、褒紹、袁術、曹操等軍閥。《後漢書》本傳雲:「會董卓廢立,融每因對答,輒有匡正之言」,「及獻帝都許,每朝會訪對,融輒引正定議,公卿大夫皆隸名而已」,「既見操雄詐漸著,數不能堪,……論建漸廣」。正是這種正色立朝的高志直情,博得了史家范曄對他所做的「山有猛獸者,藜藿爲之不採」的讚歎。他不只是讓奸雄害怕而已,他還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措施。以下兩句就此展開描述。「海外有截」見《詩經·商頌·長髮》,其上句爲「相土烈烈」,原是歌頌契的孫子相土的。相土在夏後之世,承契之業,入爲王官之伯,威武烈烈,四海之外,截爾整齊,皆守其所職,不敢內侵外畔。詩人引此,亦以自勵,表達了一匡天下的遠大抱負。但空有抱負還不能濟事,「隼逝鷹揚」,表現了詩人爲實現抱負而要採取的行動和姿態。逝、揚同義,即鷹隼飛揚。《詩經·大雅·大明》「時維鷹揚』,描寫將帥勇武,如蒼鷹搏擊,勇猛迅速。《左傳》引臧文仲教子事君的話說:「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詩人在《薦禰衡表》中說:「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這些都是這詩句的註腳。

  以上四句寫的是詩人的黃金時代。感情熾烈,令人神往。以下寫反曹鬥爭的失敗、原因及退卻。「六翮不奮」,當是暗喻禰衡被逐、董承等被誅、及詩人自己被黜等一系列曹操排斥、屠戮反對派的事件。班固《擬連珠》:「臣聞鸞鳳養六翮以凌雲,帝王乘英雄以濟民。《易》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爲儀。』」「六翮」、「羽儀」均喻輔佐王朝的英雄、表率。六翮不能奮飛,正是諸人被逐、被誅、被黜的形象描寫。禰衡《鸚鵡賦》:「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清人何焯評這賦說:「全是寄託,分明爲才人寫照。正平(禰衡)豪氣不免有樊籠之感,讀之爲之慨然。」然則這詩句還暗喻獻帝和自己均由此而有樊籠之感和俯仰由人之痛。班固所引《易》,是《漸》上九爻辭。意思是鴻鳥漸進,至於高頂,進處高潔,其羽乃可用爲物之儀表,可貴可法。這詩句說「羽儀未彰」,則說明漸進還沒至高位,羽毛還不可用爲儀表,暗喻時機還不成熟,力量還不雄厚。董承等人輕舉妄動,結果招致失敗,引來殺身之禍。血的現實既然如此,詩人便轉入退卻。

  以下幾句,詳說「退卻」,回應到開頭。「龍蛇之蟄」見《易·乾·文言》:「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求伸、存身,互文見義。詩人引此成句,意在不是消極存身,而應積極求伸,待時而動。「俾也可忘」見《詩經·邶風·日月》。也,之,代詞。要麻痹對手,使自己成爲可忘之人,不加戒備。「玟璇隱曜」以下五句都承上蟄伏鋪開描寫。「放言」有二解。《論語·微子》「隱居放言」,包咸注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務也。」《易·坤·文言》:「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括囊,閉束袋口,後因以比喻閉口不言。可見這兩句不求名利,不言世務,亦非消極存身,而在謹慎進取。

  「按轡安行」,壓住繮繩,使車馬安閒徐進。這一句似乎是承上「放言深藏」,表現詩人悠然自得的隱士生活。然而下面「誰謂路長」,一句兜轉,鋒芒畢露。它與《論語·泰伯》「任重而道遠」、《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反,是一種真理在手,胸有成竹,穩操勝算的樂觀信念,這也再現了詩人在青州被圍,「流矢雨集,戈矛內接」的危急情況下,「隱幾讀書,談笑自若」,從容鎮定的可愛形象。這首詩的確是詩人免官後的行事準則。孔融在免官後年餘,又拜太中大夫,退居閒職,賓客日盈其門,融常嘆曰:「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他確實做到了沒有失言。後來路粹枉狀殺他,只好算老帳,抓他二十年前在北海說的和十年前與禰衡說的所謂「大逆不道」的話,而這些話盡是路粹和曹操的夫子自道,曾教魯迅發笑過的。人爲刀俎,己爲魚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曹操們太卑鄙了。所以蘇軾作《孔北海贊》曰:「文舉在天,雖亡不死。我宗若人,尚友千祀。視公如龍,視操如鬼。」(《東坡集》卷二十)

  這首詩的藝術特徵,也有值得一談的地方。首先,此篇是政治抒情詩,卻用離合體來表達,一身二任,難度很大;若無高超筆力,難免顧此失彼,無異作繭自縛,旱海行舟。但在言出禍隨的黑暗時代,不是回互其辭使人昏迷的離合體,又難以表達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詩人匠心獨運,因難見巧,居然寫得珠聯壁合,兩全其美,湊泊無跡,渾然天成。正如《文心鵰龍·風骨》引劉楨語說的:「孔氏卓卓,信含異氣,筆墨之性,殆不可勝。」

  其次,使事用典,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中經常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之一。但堆垛故實,翻騰舊句,則又如眼着金屑,不能卒讀。而這首別有寄託的離合體則不然,它借重經史成句以售其巧,典故越習見,越多,表達效果反而越好。詩人因利乘便,正好「借彼之意,寫我之情」。若有意,若無意;若連貫,若不連貫。久經咀嚼,義蘊深遠。加上「四言文約意廣」(鍾蠑《詩品序》),一字又可虛涵數意,故能廣包衆理,耐人尋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正好調動欣賞者的再創造。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俊秀。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建安元年(196),徵還爲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大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爲曹操所殺。能詩善文。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六言詩反映了漢末動亂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

孔融朗讀
()

猜你喜歡

落日清溪上,涼風梓樹秋。北來船竟泊,南去水空流。

宇宙終無極,幹戈未肯休。野人無意緒,獨立數歸鷗。

()

長城萬餘裏,宮闕入浮雲。飂風驅秋雁,榆黃華葉隕。

羲和無停軌,頹光慘蕭辰。斷尾掉泥塗,無爲豢犧牲。

()

秦關昔先驅,南鄭豈淹久。

夜中丞相歸,平明印垂肘。

古來豪傑人,調度出窠臼。

登壇一軍驚,六合已在手。

從茲看廊清,指揮如運帚。

時艱思奇才,廟古酹樽酒。

出門望長淮,故國長稂莠。

同雲正慘澹,人事極紛糾。

拘攣儻無累,吾欲獻九九。

()

要路倦登臨,淵明徑好尋。

卷收名利幟,揭示聖賢心。

明使千家滿,霜從兩鬢侵。

逃空三峽客,屬耳聽蛩音。

()

絮雲翳日,煙柳斷腸,羈遊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

幽討向何處。種菜編籬,花鳥竟誰主。呼起澹心難寫,孤悰寄毫素。

留靈瑣,邀夢雨。對逝水、曼吟千度。蘸金粉、與畫前朝,亂絲成縷。

()

巨浸汪洋閩徼東,五靈無外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