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形見絀

拼音:
xiāng xíng jiàn chù
注音:
ㄒ一ㄤ ㄒ一ㄥˊ ㄐ一ㄢˋ ㄔㄨˋ
釋義:
形:比較;見:顯示出;絀:不夠;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難說心中不鼓動麼?」
例子:
(1)一隊的人力已是夠強的了,可跟二隊一比,就有點相形見絀。<br />(2)這種飲料與「健力寶」一比,就相形見絀了。
正音:
「相」,不能讀作「xiàng」;「絀」,不能讀作「zhuó」。
辯形:
「絀」,不能寫作「拙」。
辨析:
相形見絀和「黯然失色」;都可表示「相形之下顯得不夠」的意思;常可通用。不同在於:①相形見絀語義比較輕;是直接陳述性的。「黯然失色」的語義重;是形象的比喻。②相形見絀一般不能用於表示「失去顏色、暗淡無光」的意思;「黯然失色」則可以。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人或事。
感情:
相形見絀是中性
同義:
反義:
英語:
pale by comparison
日語:
比(くら)べてみると見劣(みおと)りする
俄語:
уступать
德語:
in den Schatten werden
法語:
la comparaison lui porte tort(faire pǎlir)
()

典源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
    這蘇州撫臺姓葉,號叫伯芬,本是赫赫侯門的一位郡馬。……一位赫赫侯府郡馬,自然有人照應,委了他一個軍裝局的會辦。這軍裝局局面極闊,向來一個總辦,一個會辦,一個襄辦,還有兩個提調。總辦向來是道臺;便是會辦、襄辦,也是個道臺;就連兩個提調,都是府班的。他一個部曹1>,戴了個水晶頂子2>,去當會辦;比著那紅藍色的頂子,未免相形見拙。何況這局裡的委員,藍頂子的也很有兩個;有什麼事聚會起來,如新年團拜之類,他總不免跼蹐不安;人家也就看他不起。那總辦更是當他小孩子一般看待。

    〔注解〕

    1. 部曹:古代官署或部門分科辦事,因此明清時代稱掌管各部門的職官為部曹。
    2. 頂子:指官帽上的「頂珠」。清朝官員的冠頂飾物,用寶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屬等製成,以頂珠的顏色與質地來區別官階的高低。

典故說明

「相形見絀」指相互比較之下,有所不足。在清代小說中見有「相形見拙」一語,或為其原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為清末小說,內容多描寫官場中種種醜怪現象,呈現社會異象。典源中所摘取的一段,描寫的便是官場中趨炎附勢的醜態。清朝官員可從正式服裝上看出官位的等級,甚至所受的俸祿,而官服中朝冠上的頂珠,便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識別標誌。官位等級不同,頂珠的顏色和質地就會有所不同,如文武一品官便一律佩有紅寶石的頂珠,其他等級的官員不得越級使用。各大小官員之間的來往,不論品行與官德,論的只是帽子上的那顆頂珠,人因之而貴,亦因之而賤。所以小小的官員蔡伯芬,總是為他頂上那顆不甚高等的頂珠而時感不安,與人相比時老是覺得自己較為拙劣,故有「相形見拙」之語。後來「拙」多作「絀」,「絀」亦指不足、短缺。「相形見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相互比較之下,其中一方顯得不如對方,或作為自謙之詞。出現「相形見絀」的書證如《歧路燈》第一四回:「原來譚紹聞,自從乃翁上京以及捐館,這四五年來,每日信馬游韁,如在醉夢中一般。那日程希明當頭棒喝,未免觸動了天良。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難說心中不鼓動麼?」

造句

    1. 與您的作品比起來,我的作品就相形見絀了。
    2. 這部電腦體積小,速度快,功能強,讓同類產品相形見絀
    3. 這棟摩天大樓建成後,附近原有的那些樓房不免相形見絀
    4. 他出色的外表,不俗的談吐,優雅的風度,使其他來賓都相形見絀
    5. 原以為自己應該還算不錯,那知真正和他一比,不禁感到有些相形見絀了。
    6. 我的作品難登大雅,與前輩的作品放在一起,就顯得相形見絀,怎敢獻醜。
    7. 跟這隻百斤的大海龜相比,那些經常見到的小烏龜就顯得相形見絀,微不足道了。
    8. 你這輛車子雖然不錯,但是和他那輛勞斯萊斯比起來,便相形見絀,小巫見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