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體投地

拼音:
wǔ tǐ tóu dì
注音:
ㄨˇ ㄊ一ˇ ㄊㄡˊ ㄉ一ˋ
釋義:
五體:頭和四肢;投地:着地。兩手、兩膝和頭一起着地。原爲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種致敬儀式。後比喻心悅誠服或敬佩到了極點。
出處:
《梁書 中天竺國傳》:「今以此國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
例子:
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清 劉鶚《老殘遊記》第六回)
辯形:
「投」,不能寫作「頭」。
辨析:
五體投地和「心悅誠服」都可形容非常佩服。但五體投地是用來形容這種動作的;強調佩服的程度深;有時含有詼諧或諷刺的意味;「心悅誠服」則含有樂意真心誠意的意思。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比喻佩服到了極點。
感情:
五體投地是中性
同義:
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反義:
英語:
worship sb.
日語:
敬服(けいふく)して地(じ)べたにひれ伏(ふ)す
俄語:
нескрываемое восхищение(падать ниц)
德語:
sich vor jm ehrfürchtig zu Boden werfen(für jn tiefste Bewunderung hegen)
法語:
approuver sans réserve(se prosterner devant qn.)
()

典源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
    惟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作是語已1>,五體投地。及諸大眾,傾渴2>翹佇3>,欽聞示誨4>

    〔注解〕

    1. 已:完畢,完成。
    2. 傾渴:傾心渴望。
    3. 翹佇:殷切的盼望。
    4. 示誨:教導訓誨。

典故說明

「五體投地」是佛教徒用以禮敬三寶(佛、法、僧)的儀式,以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行禮,見用於佛經中。如唐.中天竺沙門般刺蜜帝譯的《大佛頂首楞嚴經》經中述及阿難,他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及十大弟子之一,有「多聞第一」的稱號。有一次他出外托缽化緣,受到淫女魔咒誘惑不能自持,在快要破戒的最後關頭,他心中動念向佛陀求救,佛陀受到感應立即派文殊菩薩將他救回。回來後在佛陀座前懺悔,恨自己平日沒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請求佛陀開示修持法門。佛陀就問他:「你的心在何處?」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體裡。」結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氣,接著相繼提出七種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這時候他起身,露出右肩,右膝著地,雙手合十,請求佛陀大發慈悲開示眾生,使眾生能夠認識自己的真心本性,說完隨即行雙膝雙肘及頭五處著地的大禮。「五體投地」本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儀式,在《翻譯名義集.眾善行法.槃那寐》中記載:「三頭至地者,即五體投地,故大論云:『人之一身,頭最為上,足最為下,以頭禮足,恭敬之至。』」佛教徒沿用此禮來敬奉佛陀、佛法、僧人。後來「五體投地」也被用來比喻非常欽佩對方。

造句

    1. 一進佛堂,就看到師姑五體投地跪拜在佛像前。
    2. 來到菩薩面前,她立即五體投地地拜了下去,虔敬的心表露無遺。

    二、

    語義說明

    比喻非常欽佩。

    使用類別

    用在「景仰佩服」的表述上。

    例句

    1. 對他能博古通今的學識,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2. 今天聞君一席話,茅塞頓開,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3. 我一向欽仰他的為人,今日親沐教化,更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4. 站在這幅米芾行書真跡前,運筆行款,無一不使我五體投地,讚嘆欣喜。
    5. 這個問題我苦思很久,想不到經你一解說,立即明白,真讓我不得不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