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敗名裂

拼音:
shēn bài míng liè
注音:
ㄕㄣ ㄅㄞˋ ㄇ一ㄥˊ ㄌ一ㄝˋ
釋義: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在也形容幹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23回:「看來許多舉人、進士做了官,往往因爲幾十兩銀子的賄弄,身敗名裂。」
例子:
家裏破產了——我父親因爲地權的事打了官司,鬧得身敗名裂。(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
正音:
「身」,不能讀作「sēn」。
辯形:
「裂」,不能寫作「烈」。
辨析:
身敗名裂和「聲名狼藉」;都有「名聲敗壞」的意思。但身敗名裂偏重指原有地位身份被損壞;只用於個人;「聲名狼藉」偏重指名譽被敗壞;也可用於團體。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感情:
身敗名裂是貶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be utterly discredited
日語:
艖を持(も)ちくずす
俄語:
потерять престиж
法語:
homme fini,discréfité
()

典源

    ※宋.辛棄疾〈賀新郎.綠樹聽鵜鴃〉詞(據《全宋詞.辛棄疾》引)
    綠樹聽鵜鴃。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1>、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注解〕

    1. 河梁:跨河的橋梁。借指送別之地。

典故說明

「身敗名裂」原作「身名裂」,而「身名裂」又從唐.司馬貞《史記索隱》中〈袁盎鼂錯列傳.述贊〉「悲彼二子,名立身敗」一語轉化而成。「身敗名裂」是說一個人地位喪失,名譽毀壞,遭到澈底失敗。「身名裂」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綠樹聽鵜鴃〉詞,當時辛棄疾的十二弟茂嘉,因獲罪而被謫放,辛棄疾在這首詞中寫了五個古時生別離的故事,藉以發洩心中的悲痛。其中:「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寫的是李陵與蘇武別離的故事。「將軍」指李陵,他與匈奴多次對戰,卻因得不到後援,不得已投降匈奴,於是「身名裂」。李陵與蘇武原是故交,在此一別即永離,是多麼悲痛的情景。後來「身敗名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澈底失敗。

造句

    1. 他因貪贓枉法,最後落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2. 由於爆發那件性醜聞,使他身敗名裂,只得退出政壇。
    3. 這個人賣國求榮,最後東窗事發,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4. 他為官多年,一直清廉自守;沒想到老來失節,竟然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