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其事

拼音:
ruò wú qí shì
注音:
ㄖㄨㄛˋ ㄨˊ ㄑ一ˊ ㄕˋ
釋義:
好像沒有那回事一樣。形容遇事沉着鎮定或不把事放在心上。
出處:
《晚清文學叢鈔》:「雪巖若無其事,說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縣裏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其事。」
例子:
王柬芝若無其事地閂上門,又叫她點着燈,他那雙眼睛四處巡視着。(馮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正音:
「事」,不能讀作「sì」。
辯形:
「若」,不能寫作「苦」。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態度。
感情:
若無其事是中性
同義:
反義:
六神無主、張皇失措
英語:
as if nothing had occurred
日語:
何事(なにごと)もなかったかのようである,何くわぬ顏(かお),何げない。
俄語:
как ни в чём не бывало
德語:
so tun,als sei gar nichts passiert
法語:
comme si de rien n'était
()

典源

    ※《雪巖外傳》第一○回
    一日,正在廠裡監視糶米施捨,有兩三個漢子爭多嫌少的鬧嚷不清,勢將和糶米的人扭打攏了,……魏實甫那裡下得臉去,便氣漲了,大叫道:「反了,反了,左右快給我拿下!」廠裡人初猶不敢下手,當不得那漢子兀自挺撞不休,左右只得用權拿下,當場交與地保管押起來。這一下子不打緊,倒把滿廠子討米的人激變,吶一聲喊,一擁而上,竟不由分說,把廠裡的人不拘上下大小,抓起便打。有些乖巧的,卻只顧儘量搶米,把一廠的米搶的淨盡。魏實甫見勢不對,忙乘間走了,待奔入城去告救。到得胡家,便著管家入去通報,不一時雪巖出來,實甫搶先謝罪,並把剛才索米滋事的一番情節回明了。雪巖1>若無其事,說不妨事,一面教人拿名片去縣裡把人放了,一面教把甥王爺請來商酌2>其事。

    〔注解〕

    1. 雪巖:胡光墉(西元1823∼1885),字雪巖,清浙江仁和人。幼貧苦,輾轉入浙江巡撫王有齡幕,為理糧事。同治初以獻所儲糧穀作軍餉,受左宗棠賞識,擔任總理糧臺。得其支持,貿易日益發達,遂富甲天下。左宗棠西征,胡為之盡力籌措軍餉,借中外款項達一千二百餘萬兩,購運西洋軍火,被破格賞穿黃馬掛。所辦阜康錢莊除杭、滬外,各省均有分號,又在杭廣設胡慶餘堂藥鋪。後以經營絲繭出口,與外商競爭失敗,破產,被革職治罪,憂懼而死。
    2. 商酌:商量斟酌。

典故說明

「若無其事」,意即「好像沒那回事」,一般用在明明有件重大的事發生,但卻能像沒事一樣,舉止與神情都無異於平常。晚清大橋式羽的著作《雪巖外傳》曾用及此成語。胡雪巖為清末大資本家,憑藉著官場中的廣結善緣與個人的獨到眼光,吒叱商場,成為富可敵國的巨商,在當時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即便今日,胡雪巖的成敗仍常被當成分析樣本,以作為眾多從商者的指南。而在諸多的文章中,又幾乎都會提及他體貼寬厚、豪俠疏爽的人格特質。《雪巖外傳》中記有一事:一年嚴冬,胡雪巖設廠施捨米糧給災民,不料民眾與廠裡的員工起了爭執,最後竟導致動亂。米廠的負責人魏實甫認為事關重大,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趕緊通報胡雪巖,沒想到他的反應居然是「若無其事,說不妨事」,先安撫了魏實甫,然後才開始處置此事。「若無其事」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神態鎮靜、自然。

造句

    1. 發生這等大事,你怎麼能夠這樣若無其事
    2. 他雖然看起來若無其事,其實心裡十分害怕。
    3. 雖然失戀了,他仍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參加聚會。
    4. 我被他氣得半死,他卻若無其事地在旁邊喝茶嗑瓜子。
    5. 每當做錯事時,他總是裝得若無其事,讓人對他無可奈何。
    6. 快要期中考了,他還一直看電視、打電動,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