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

拼音:
píng yì jìn rén
注音:
ㄆ一ㄥˊ 一ˋ ㄐ一ㄣˋ ㄖㄣˊ
釋義:
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寬廣;後比喻態度平和;沒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魯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例子:
凡昌黎(韓愈)與東野(孟郊)聯句,必字字爭勝,與他人聯句,則平易近人。(清 趙翼《甌北詩話》卷三)
正音:
「人」,不能讀作「yín」。
辯形:
「近」,不能寫作「進」。
辨析:
平易近人和「和藹可親」、「和顏悅色」都可形容態度溫和;不同在於:①「和藹可親」和平易近人都有使人容易接近或親近的意思;並多用於長輩;不用於小輩;「和顏悅色」沒有使人容易接近的意思;也不限於長輩。②同樣形容溫和時;「和顏悅色」偏重於臉部表情;「和藹可親」和平易近人偏重於態度作風或表示人的性格特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感情:
平易近人是褒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be simple and easy to approach
日語:
やさしくて近付きやすい
俄語:
простой и доступный
德語:
zugǎnglich(entgegenkommend)
法語:
d'un abord facile(être affable et accessible)
()

典源

    《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及後聞伯禽報政遲,乃歎曰:「嗚呼,魯1>後世其北面2>事齊3>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注解〕

    1. 魯:國名,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給其弟周公旦,後因周公留輔天子而改封周公長子伯禽為魯侯。轄域包括今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
    2.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
    3. 齊:國名,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位於今山東省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典故說明

「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據《史記.卷三三.魯周公世家》載,周公和姜太公都因為輔佐武王打敗商紂有功,分別受封於魯和齊。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協助處理政事,就派他的兒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後才向周公回報政績,而姜太公上任五個月就回報他的政績。原來伯禽為了改革魯地的風俗和禮制,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成;姜太公則是簡化君臣之禮,順應齊地風俗來治理。周公在聽到伯禽遲於回報的原因後,就曾嘆氣說:魯國將來會臣服於齊國,因為政令平和簡易,貼近民意,人民必定會來歸順。後來「平易近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態度和藹親切,容易接近。亦用來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造句

    1. 老師十分平易近人,有問題直接向他反應即可。
    2. 他雖然貴為院長,但秉性卻平易近人,一點架子也沒有。
    3. 平易近人的作風,不但贏得部屬的愛戴,也獲得長官的信賴。
    4. 他地位雖高,但待人接物卻很平易近人,難怪大家對他又敬又愛。
    5. 有些偶像明星私底下非常平易近人,並不如外界所想像的那麼高高在上。

    二、

    語義說明

    形容詩文淺白易懂。

    使用類別

    用在「平實自然」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典故經過老師譯解之後,讀起來平易近人,已無艱澀之感。
    2. 白居易所寫的詩,不但風格清新婉麗,而且文字平易近人,老嫗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