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

拼音:
duì niú tán qín
注音:
ㄉㄨㄟˋ ㄋ一ㄡˊ ㄊㄢˊ ㄑ一ㄣˊ
釋義:
①比喻對蠢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主要譏笑聽話的人聽不出所以)。②比喻說話時不看對象(主要譏諷說話的人);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
出處:
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爲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例子:
對牛彈琴,牛不入耳,罵得很好,咱們一總再算賬!(清 李當珍《鏡花緣》第九十回)
正音:
「彈」,不能讀作「dàn」。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用於譏諷別人。
感情:
對牛彈琴是貶義
同義:
對牛鼓簧、白費口舌
反義:
英語:
play one's guitar to an ox; waste one's effort
日語:
馬の耳に念仏(ねんぶつ)
俄語:
трáтить зря врéмя
德語:
einer Kuh die Laute vorspielen(in den Wind reden)
法語:
perdre sa salive(parler à un mur,à un sourd)
()

典源

    《弘明集.卷一.漢.牟融.理惑論》
    問曰:「子云:『佛經如江海,其文如錦繡。』何不以佛經答吾問,而復引《詩》《書》合異為同乎?」牟子曰:「渴者不必須江海而飲,飢者不必待廒倉而飽。道為智者設,辯為達者通,書為曉者傳,事為見者明。吾以子知其意,故引其事。若說佛經之語,談無為之要,譬對盲者說五色,為聾者奏五音也。師曠雖巧,不能彈無弦之琴。狐貉雖熅,不能熱無氣之人。公明儀1>為牛彈〈清角〉之操2>,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3>之聲、孤犢4>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5>而聽。是以《詩》、《書》理子耳。」

    〔注解〕

    1. 公明儀:春秋魯國賢人,南武城人,生卒年不詳。
    2. 〈清角〉之操:〈清角〉這首琴曲。清角,樂曲名。操,琴曲。
    3. 蚊虻:音ㄨㄣˊ ㄇㄥˊ,吸血的蚊蟲與牛虻。
    4. 犢:音ㄉㄨˊ,小牛。
    5. 蹀躞:音ㄉㄧㄝˊ ㄒㄧㄝˋ,小步徘徊的樣子。

典故說明

牟子(?∼西元79年),本名牟融,東漢人,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許多儒家學者都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問題。不過牟子在對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總是引用儒家的經書來作說明,有人問:「您說佛家經典那麼多,內容廣博深厚,為什麼不用佛經講解呢?」牟子答道:「你們對儒家經典的內容很熟,如果我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草,就彈琴給牠聽,可是不管旋律多悅耳動聽,牛卻充耳不聞,自顧著吃草,這是因為人類的音樂不適合給牛聽。後來他改彈出蚊虻鼓翅聲、落單小牛的悲鳴聲,牛就立刻停止吃草,搖著尾巴,豎起耳朵,徬徨不安地聆聽。我引用儒家經典來講解佛理,也是同樣的道理。」由典源看來,牟子舉公明儀為牛彈琴的故事時,並沒有貶抑牛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說明自己的用意。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對牛彈琴」,用來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

造句

    1. 這家牧場放音樂給乳牛聽,真的是對牛彈琴
    2. 今天無論是不是對牛彈琴,請大家全力演出就好。
    3. 有人譏笑我們是來對牛彈琴,卻不知在座的各位個個都是行家。
    4. 對老外介紹唐詩,可能會對牛彈琴,但也可能喜遇知音。

    二、

    語義說明

    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

    使用類別

    用在「方法失當」的表述上。

    例句

    1. 對這些人講道理,無異對牛彈琴,得另想辦法才行。
    2. 跟這種人講道理,就好像對牛彈琴,別再浪費口舌了。
    3. 有時看到兒女回應的冷漠,為人父母的真以為在對牛彈琴
    4. 我白花了一下午時間跟他談電影藝術,簡直是對牛彈琴
    5. 你未免太木訥了吧!難怪你老婆會說跟你說話像對牛彈琴
    6. 唉!我跟他談貝多芬,他跟我談微積分,無非對牛彈琴而已。
    7. 你這話誠然有理,但待我回去向他們轉述,可得對牛彈琴了。
    8. 你這場演講內容應很精采,遺憾的是對牛彈琴,我們都聽不懂。
    9. 我實在氣不過,所以明知是對牛彈琴,白費唇舌,我還是說了。
    10. 我根本不懂抽象畫,害你浪費這麼多時間來對牛彈琴,真正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