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

拼音:
dōng shān zài qǐ
注音:
ㄉㄨㄥ ㄕㄢ ㄗㄞˋ ㄑ一ˇ
釋義:
東晉時謝安退職後曾在會稽東山隱居(今浙江上虞縣);後來又出任要職。現以此比喻隱退後再度任職或失勢後又重新得勢。
出處:
唐 杜甫《暮秋……呈蘇渙侍御》:「無數將軍西第成,早作丞相東山起。」
例子:
要警惕軍國主義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辯形:
「再」,不能寫作「在」。
辨析:
東山再起和「捲土重來」、「死灰復燃」;都有「失敗後重新出來活動」的意思。不同在於:①東山再起和「捲土重來」偏重指失勢後重新得勢;「死灰復燃」偏重指惡勢力、壞現象。②東山再起多用於人;而且大多是本來有勢力、有地位的人;「捲土重來」不限於此;它的適用對象寬得多;「死灰復燃」應用範圍更廣;既可指人;也可指事與物。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指重新得勢。
感情:
東山再起是中性
同義:
反義:
一去不返、風流雲散、過眼煙雲
英語:
return to power
日語:
再起(さいき)する,もとの勢力(せいりょく)をもり返す
俄語:
вновь появляться на арéне
德語:
wieder ans Ruder (od. an die Macht) kommen(ein Comeback feiern)
法語:
retour au pouvoir(quitter sa retraite et rentrer dans la vie publique)
()

典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
    謝公1>在東山2>,朝命屢降而不動。後出為桓宣武3>司馬4>,將發新亭5>,朝士咸出瞻送。高靈6>時為中丞7>,亦往相祖8>。先時,多少飲酒,因倚如醉,戲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今亦蒼生將如卿何?」謝笑而不答。

    〔注解〕

    1. 謝公:謝安(西元320∼385),字安石,晉陽夏人。少有重名,徵辟皆不就,隱居東山,年四十餘,始出為桓州司馬。淝水之戰任征討大都督,指導策劃,克敵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贈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2. 東山:山名,或以為在今浙江省上虞縣西南。
    3. 桓宣武:桓溫(西元312∼373),字元子,晉龍亢人。初拜駙馬都尉,定蜀,攻前秦,因破姚襄有功,官至大司馬,主掌軍政,以疾卒。
    4. 司馬:郡佐之屬。魏晉時為刺史屬官,掌理軍事。
    5. 新亭:亭名,或以為在今南京市東南。晉朝名士常遊宴於此。
    6. 高靈:高崧,生卒年不詳,字茂琰,小字靈,晉廣陵人。少好學,善史傳,累遷吏部郎、侍中。
    7. 中丞:職官名,東漢以後為御史臺的長官。
    8. 祖: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稱為「祖」,後遂為設宴送行之稱。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九.謝安列傳》

典故說明

晉朝人謝安性情恬淡,不喜歡作官,所以辭了官職,帶著家人隱居在東山。朝廷屢次要他再度出仕,他都加以婉拒。直到後來,才接受桓溫的召請,出任為司馬,掌理軍政。出發上任時,許多官員在新亭為他送行,中丞高靈喝了幾杯酒後,開玩笑地對謝安說:「你之前隱居在東山,屢次不肯應召出仕,大家都說:『安石(謝安字安石)不肯出來當官,怎麼對得起天下蒼生呢?』今天你終於肯出來了,天下蒼生又怎麼對得起你呢?」謝安聽了,只是微笑不語。謝安此次再度任職,為朝廷立了不少功勞,官至宰相。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東山再起」,用來比喻官員退隱後,再度出任官職。亦用於比喻失敗後重新崛起。

造句

    1. 睽違政壇多年後,他東山再起,高票當選立委。
    2. 支持者一片「東山再起」的呼聲,讓落選的縣長不再氣餒,決定下屆捲土重來。
    3. 為了振興經濟,在總統特別力邀下,原已歸隱田園的他終於東山再起,主掌經濟部。

    二、

    語義說明

    比喻失敗後重新崛起。

    使用類別

    用在「重新出發」的表述上。

    例句

    1. 一個人只要不甘心失敗,總會有東山再起的時候。
    2. 今天這樣安排,就是為了等待時機,以便東山再起
    3. 今年考場失利,且讓我再接再厲,準備明年東山再起
    4. 今日失敗只不過一時失算,待商機好轉,我必然東山再起
    5. 別瞧不起他的實力,只要時來運轉,他必有東山再起的日子。
    6. 這幾年我們董事長在商場上屢敗屢戰,如今終於東山再起,大展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