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鱗西爪

拼音:
dōng lín xī zhǎo
注音:
ㄉㄨㄥ ㄌ一ㄣˊ ㄒ一 ㄓㄠˇ
釋義:
原指畫在雲中的龍這裏露一片鱗;那裏露一隻爪;不見全貌。現比喻零碎散亂、不全面。
出處:
清 梁啓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第二節:「以上所引,雖東鱗西爪,語焉不詳。」
例子:
蘇東坡有一首詩好象就是在這凌雲山上做的,我只東鱗西爪地記得幾節。(郭沫若《少年時代 我的童年》)
正音:
「爪」,不能讀作「zuǎ」。
辯形:
「爪」,不能寫作「瓜」。
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狀語;比喻零散不全。
感情:
東鱗西爪是中性
同義:
支離破碎一鱗半爪、缺頭少尾
反義:
英語:
fragments(odds and en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