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之心

拼音:
chì zǐ zhī xīn
注音:
ㄔˋ ㄗˇ ㄓ ㄒ一ㄣ
釋義:
赤子:初生的嬰兒。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純潔。
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例子:
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爲心,所謂赤子之心,原不過是「不忍」二字。(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辯形:
「子」,不能寫作「了」。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指報國之心。
感情:
赤子之心是褒義
同義:
赤膽忠心、耿耿忠心
反義:
英語:
man's natural kindness
()

典源

    《孟子.離婁下》
    孟子曰:「大人1>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注解〕

    1. 大人:此指具有良好品德修養的人。

典故說明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造句

    1. 為人能不失其赤子之心,才能活得快樂又逍遙。
    2. 這篇文章充分表達了青年愛國的赤子之心,讀者無不動容。
    3. 他年紀雖大卻不失其赤子之心,所以贏得學生的敬仰和愛戴。
    4. 《少年小樹之歌》的內容就是在勸人們回歸自然,常保赤子之心
    5. 他一生都在官場中打滾,卻仍保有一顆赤子之心,真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