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

拼音:
bù shí zhōu sù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ㄓㄡ ㄙㄨˋ
釋義:
粟:小米,泛指糧食。原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節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
例子:
這是沿路討來的殘飯,因爲兩人曾經議定「不食周粟」,只好進了首陽山之後開始實行。(魯迅《故事新編 采薇》)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有骨氣。
感情:
不食周粟是中性
反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