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拼音:
bù qiú shèn jiě
注音:
ㄅㄨˋ ㄑ一ㄡˊ ㄕㄣˋ ㄐ一ㄝˇ
釋義:
甚:很;解:瞭解;理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瞭解一個大概。現多指學習、辦事等不認真;不求深入瞭解。
出處:
晉 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例子:
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刻苦鑽研,深入領會,不能粗枝大葉,不求甚解。
正音:
「解」,不能讀作「xiè」。
辯形:
「甚」,不能寫作「深」。
辨析:
「甚」不當「甚至」講。「解」不是「解釋」的意思。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指人學習不深入。
感情:
不求甚解是貶義
同義:
反義:
咬文嚼字尋根究底、窮原竟委
英語:
make no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日語:
徹底的(てっていてき)に理解(りかい)しようとしない
俄語:
не углубляться в суть дéла
德語:
sich nicht um letzte Klarheit bemühen(mit dem Wissen an der Oberflǎche bleiben)
法語:
ne pas chercher à aller au fond des choses,approfondir la chose
()

典源

    #晉.陶潛〈五柳先生傳〉(據《陶淵明集》卷六引)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靖1>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2>,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注解〕

    1. 閑靖:即閑靜,閑適寡欲。
    2. 會意:領悟。

    〔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晉書.卷九四.隱逸列傳.陶潛》、《宋書.卷九三.隱逸列傳.陶潛》、《南史.卷七五.隱逸列傳上.陶潛》

典故說明

陶潛,一名淵明,字元亮,東晉潯陽柴桑人,為晉朝大司馬陶侃的曾孫。雖然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但因其世代為官清廉,故傳至陶潛時已是家道中落,生活困苦。陶潛也曾幾次做官,先後擔任祭酒、參軍等職務,四十一歲時還當過彭澤令,但只做了八十多天,便因不肯穿著整齊去迎接督郵,而辭官歸隱。陶潛個性放任曠達,自然率真,曾作〈五柳先生傳〉一文來比喻自己,文中說五柳先生的個性沉默少言,不愛好榮華富貴;喜歡讀書,但只求義理上的了解,不過度鑽研字句的解釋,每次讀書只要讀到有心領神會的地方,便會高興得忘了吃飯。又說五柳先生喜歡喝酒,但因為家裡貧窮,沒辦法常買酒喝,於是鄰居或親朋好友常常買酒招待他,他也不矯揉造作,總是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雖然家裡貧窮,他總能自得其樂,常常寫文章來表明自己的志向,不把人世間的名利得失放在心上。除了此篇文章外,陶潛著名的作品尚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每一篇文章都說明他熱愛田園生活和不願與當時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感情。後來陶潛描述自己讀書態度的「不求甚解」,被視為一句成語,用來指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亦轉用來形容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造句

    1. 讀書要先分類,有些書須精讀,有些因屬參考性質,不求甚解亦無妨。
    2. 為了儘快了解這部小說的情節,我只能先不求甚解地翻閱一遍,至於其中的寫作技巧,只好待以後再仔細分析了。

    二、

    語義說明

    形容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使用類別

    用在「學習敷衍」、「敷衍隨便」的表述上。

    例句

    1. 這是需要精讀的文章,怎可不求甚解,隨意瀏覽?
    2. 你有問題就要問清楚,別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馬虎眼!
    3. 你學數學都不求甚解,難怪同一類型的題目老是算錯。
    4. 老師告訴我們,如果基礎部分不求甚解,日後會很麻煩。
    5. 他老是對公事不求甚解,處理起來快是快,但總是出差錯。
    6. 這種做事不求甚解的作風,正是阻礙工業技術升級的主因。
    7. 這種精密技術工業,怎能容許粗枝大葉、不求甚解的做事態度?
    8. 在過去一週內,我不求甚解地聽了一些課,也收集了一些資料。
    9. 看來經理對這問題不求甚解,所以他的分析似是而非,未能切中要點。
    10. 我只有三天時間能在圖書館,為了多看一些,每本書都只能翻翻,真是不求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