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所有

拼音:
yī wú suǒ yǒu
注音:
一 ㄨˊ ㄙㄨㄛˇ 一ㄡˇ
釋義:
什麼都沒有(一:一概;完全)。
出處:
《敦煌變文集 廬山遠公話》:「如水中之月,空裏之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
例子:
如今鳳姐兒一無所有,賈璉外頭債務滿身。(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六回)
辨析:
一無所有與「一貧如洗」有別:一無所有是直陳性的;可與比喻配合運用;所指不僅是財物;較爲廣泛;適用對象也不僅是個人、家庭、範圍可擴大至集團、國家等;「一貧如洗」是比喻性的;不能再與比喻配合運用;所指以財物爲主;適用對象僅是個人或家庭。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感情:
一無所有是貶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have nothing at all
俄語:
нечего не было за душой(абсолютно ничего не иметь)
德語:
gar nichts besitzen(mittellos sein)
法語:
être dans un dénuement complet
()

典源

    ※敦煌變文《㠠山遠公話》(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六引)
    相公問:「十類者何?」善慶曰:「第一、有形者,見泥龕塑像,便即虛心禮拜,直云佛如須彌山,見形發心,此即名為有形。第二、是無形者,不立性處不見性,如水中之月1>,空裡之風2>,萬法皆無,一無所有,此即名為無形。……」

    〔注解〕

    1. 水中之月:映在水中的月亮,並非實體,故用來比喻事物難以捉摸。
    2. 空裡之風:憑空生起的風,無中生有,比喻萬有生於虛無。

典故說明

「一無所有」就是什麼都沒有。見用於敦煌變文《㠠山遠公話》。《㠠山遠公話》是一則記載僧人惠遠生平事蹟的故事。文中,善慶即是惠遠,他為宰相崔相公解釋何為「無形」:「佛法是無形的,就像映在水中的月亮,憑空生起的風,是虛無空泛難以捉摸的。」原文中就用「萬法皆無,一無所有」來表示「無形」。又如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逮旬日,鈞異其事,馳往舊遊訪之,則向之花竹一無所有,但見頹垣壞棟而已。」鈞回到當日宴客的地方,之前的花卉、松竹都不見了,看到的卻是倒塌的牆、傾毀的房屋。引文中「一無所有」,也是指什麼都沒有的意思。

造句

    1. 我現在是一無所有,倒落得一身輕鬆。
    2. 他從小過著揮霍的生活,萬萬沒想到如今會落到一無所有的境地。
    3. 你不知珍惜物品,再繼續浪費下去的話,以後可能會變得一無所有
    4. 別看小陳現在如此富有,年輕時除了幾件破衣服以外,他幾乎是一無所有
    5. 不要以為有龐大祖產就可以好吃懶做,這樣坐吃山空下去,早晚會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