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典忘祖

拼音:
shǔ diǎn wàng zǔ
注音:
ㄕㄨˇ ㄉ一ㄢˇ ㄨㄤˋ ㄗㄨˇ
釋義:
數:數說;典:史冊。數說着典籍;卻忘記了自己祖宗的事。後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現在比喻對於本國曆史的無知。
出處:
《左傳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例子:
我們要重視中國歷史知識的學習,免得出現數典忘祖的笑話。
正音:
「數」,不能讀作「shù」。
辯形:
「典」,不能寫作「點」。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於人。
感情:
數典忘祖是貶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forget one's own origins
日語:
物の本源(ほんげん)を忘れること
俄語:
забывáть о предках
德語:
seine Vorfahren vergessen
()

典源

    《左傳.昭公十五年》
    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后,籍談為介。……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於王。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夫有勳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以土田,撫之以彝器,旌之以車服,明之以文章,子孫不忘,所謂福也。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且昔而高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於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籍談不能對。賓出,王曰:「籍父其無後乎!數典而忘其祖。」

典故說明

「數典忘祖」的「數典」,就是舉列典故的意思。既然會舉列典故來論說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就是掌管典籍這件事都忘了。故事出自於《左傳.昭公十五年》。春秋時,晉國以荀躒和籍談為使節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設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壺是魯國進貢的,景王於是問起:「各諸侯國都會進貢一些物品給王室,為什麼獨獨晉國沒有?」籍談回答:「每個諸侯國都曾領受王室的贈予,所以必須進獻寶貴的器物回饋王室的恩典。由於晉國地處深山邊塞,與王室距離遙遠,皇恩根本無從顧及,我們又窮於應付戎狄,哪有什麼東西可用來貢獻呢?」景王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細數從晉國祖先開始,周朝王室曾經贈予的種種賞賜,並責問籍談:「你的先人是負責掌管國家典籍的,為什麼你會忘了這些史事呢?」籍談聽了便無話可說。等荀躒與籍談離開後,周景王又評論籍談說:「我看像籍談這麼忘本的人,後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麼出息吧!竟然會列舉一堆典故來評論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後來「數典忘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忘本。

造句

    1. 他總是數典忘祖,真是不肖子孫。
    2. 如今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人可多著呢!
    3. 無論我們身處何時何地,都不可數典忘祖
    4. 沒有祖先哪有我們?為人子孫切不可數典忘祖
    5. 他這種數典忘祖的作法,我個人期期以為不可。
    6. 縱然是留學國外,也要記得自己的文化根源,豈可數典忘祖
    7. 要大家都割捨掉對自己民族的感情,這種數典忘祖的事能做嗎?
    8. 你只知西洋的鋼琴而不曉得國樂中的胡琴,真有點數典忘祖了!
    9. 這些禮制都是老祖先一代代傳下來的,要是我們都捨棄不用就是數典忘祖
    10. 你這樣一味以西方人眼光來講自己國家的歷史,是會遭到數典忘祖之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