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多怪

拼音:
shǎo jiàn duō guài
注音:
ㄕㄠˇ ㄐ一ㄢˋ ㄉㄨㄛ ㄍㄨㄞˋ
釋義:
少見:見識少。見識太少;遇到事情就以爲奇怪。多形容見聞淺陋。
出處:
牟融《理惑論》:「諺雲:\\\\'少所見,多所怪,睹駱駝,言馬腫背。」
例子:
清 鄭燮《與金農書》:「世俗少見多怪,聞言不信,通病也。」
正音:
「少」,不能讀作「shào」。
辨析:
少見多怪指見識少的人遇見平常的事情也覺得奇怪;「大驚小怪」不含「見識少」的意思;只指對於平常的事卻表現出奇怪。
用法:
複句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感情:
少見多怪是貶義
同義:
反義:
見多識廣、多見少怪
英語:
one gets excited easily
日語:
見聞(けんぶん)が狭(せま)いから何でもおかしいと思う
俄語:
делать круглые глазá
法語:
qui a peu vu s'étonne d'un rien(celui qui manque de savoir doute de tout)
()

典源

    漢.牟融《理惑論》(據《弘明集》卷一引)
    問曰:「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何其異於人之甚也?殆富耳之語,非實之云也!」牟子曰:「諺云:『少所見,多所怪,睹馲駝1>言馬腫背。』堯眉八彩,舜目重瞳子,皋陶馬喙,文王四乳,禹耳參漏,周公背僂,伏羲龍鼻,仲尼反頨,老子日角月玄、鼻有雙柱、手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異於人乎?佛之相好,奚足疑哉?」

    〔注解〕

    1. 馲駝:即駱駝。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脊椎動物。身形高大,背上有駝峰,依駝峰可分單峰和雙峰兩種。雙重眼瞼,可擋風沙。腳下有肉墊,適於沙漠行走。能反芻,有高度耐飢渴的能力。可供騎乘及載貨,是沙漠中的主要負重動物,故亦稱為「沙漠之舟」。原產地在北非、阿拉伯、伊朗、中亞和西班牙等地。亦稱為「橐駝」。馲,音ㄌㄨㄛˋ

典故說明

「少見多怪」一語原是譏人因見識狹隘,故而對佛的超凡相貌有所懷疑,以為是過於誇大的傳言。據漢.牟融《理惑論》載,有人問道:「你說佛的相貌有三十二種顯著特徵、八十種細微特徵,這與一般人差太多了,應該不太可能吧!」牟子回答:「俗話說得好:少所見,多所怪,看到駱駝的駝峰以為是腫起的馬背。像堯的眉毛有八種色彩,舜的眼睛有兩個瞳孔……,這不都與平常人有極大差異?所以這些異相是確實存在的,你不能因為自己沒看過就懷疑佛的不凡相貌啊!」牟子以為,若有人因為沒見過異人與佛的超凡相貌,便膚淺地以為那是不可能的,那樣的人與「睹馲(ㄌㄨㄛˋ)駝言馬腫背」者同樣可笑。後來「少見多怪」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譏諷人見識不廣,遇平常之事亦以為驚怪,如清代小說《孽海花》第一一回:「劍雲的論《公羊》,正當的很,也要聞而卻走,真是少見多怪了!」便是這個意思。

造句

    1. 小明真是少見多怪,連蟒蛇都沒見過。
    2. 這種事經常發生,沒什麼稀奇,你就別少見多怪了。
    3. 他這個人就是少見多怪,什麼事都大呼小叫,我們習慣了就好。
    4. 當小王看到車站內有情侶擁吻,竟然瞪大了眼睛,真是少見多怪
    5. 她第一次看到水牛,驚喜萬分,大家都笑她是少見多怪的城市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