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

拼音:
rì bó xī shān
注音:
ㄖˋ ㄅㄛˊ ㄒ一 ㄕㄢ
釋義: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邊的高山。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揚雄傳》:「臨汨羅而自損兮,恐日薄於西山。」
例子:
君須聽取:怕日薄西山,易生愁阻。(明 瞿佑《剪燈新話 愛卿傳》)
正音:
「薄」,不能讀作「báo」。
辯形:
「薄」,不能寫作「簿」。
辨析:
日薄西山和「日薄崦嵫」都可形容太陽即將落山或比喻人或事物將到盡頭。但日薄西山較常用;而「日薄崦嵫」不太常用。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貶義。
感情:
日薄西山是貶義
同義:
氣息奄奄、日薄崦嵫
反義:
英語:
The sun is sinking in the west.
日語:
日が西の山に沈(しず)もうとしている
俄語:
доживать последние дни
德語:
die Sonne geht hinter den Westbergen unter(sich seinem Untergang nǎhern)
()

典源

    《漢書.卷八七.揚雄傳》
    先是時,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溫雅,雄心壯之,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又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乃作書,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自㟭山投諸江流以弔屈原,名曰《反離騷》;……其辭曰:……「精瓊靡1>與秋菊兮,將以延夫天年;臨汩羅2>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解扶桑3>之總轡4>兮,縱令之遂奔馳,鸞皇5>騰而不屬兮,豈獨飛廉6>與雲師7>!」

    〔注解〕

    1. 瓊靡:玉屑。瓊,美玉。靡,碎屑。
    2. 汩羅:汩羅江,為汩水、羅水合注而成。二水在湖南省湘陰縣東北會合,乃稱汩羅江,西北流入湘水。戰國時屈原於此投江而死。汩,音ㄇㄧˋ
    3. 扶桑:古代相傳東海外的神木,是日出的地方。
    4. 總轡:結轡,已打結的韁繩。轡,音ㄆㄟˋ,控制牛馬等牲口的韁繩。
    5. 鸞皇:鸞與凰,皆為古代的神鳥。鸞,音ㄌㄨㄢˊ
    6. 飛廉:神話傳說中的風神。
    7. 雲師:神話傳說中的雲神。

典故說明

漢代的辭賦家揚雄博學多聞,喜歡寫賦,早年最欣賞司馬相如的作品,常常模仿他的風格。後來覺得戰國時屈原的文才比司馬相如更好,但他懷才不遇,投江自殺。揚雄每次讀到他的作品〈離騷〉,都為他對國家的忠心以及被害遭貶的憂傷而感動不已,但他並不贊同屈原自殘的行為。揚雄一生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認為受重用與否是命運,自己無法掌握。不得意時就該像龍蛇般沈潛在水中,等待機會的來臨。所以他常取用〈離騷〉的詞句寫文章來論述屈原,其中有兩句「臨汩羅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就是他認為屈原自己在〈離騷〉裡寫到「老冉冉其將至」、「日忽忽其將暮」等,覺得自己來日無多,希望上天能多留點時間,讓他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但最後為何又走上絕路呢?揚雄在句子裡用太陽西沉來比喻生命即將到盡頭,後來「日薄西山」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將盡;或事物接近衰亡。

造句

    1. 我們今天去遠足,到日薄西山,才愉快地回家。
    2. 這山裡的景色,無論旭陽初昇或日薄西山,總是氣象萬千,煞是好看。

    二、

    語義說明

    比喻人已近老,生命將盡。

    使用類別

    用在「垂老暮年」的表述上。

    例句

    1. 我年事已高,日薄西山,活一天算一天罷了!
    2. 老太太日薄西山,命在旦夕,卻仍盼望遠方子女歸來。
    3. 我雖已是日薄西山的人,但古人不是說夕陽無限好嗎?

    三、

    語義說明

    比喻事物接近衰亡。

    使用類別

    用在「氣勢衰竭」的表述上。

    例句

    1. 有些傳統產業真是到了日薄西山的景況,很難維持下去。
    2. 眼看自己一手建立的企業,已呈現日薄西山的暮氣,他內心真有說不出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