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獸心

拼音:
rén miàn shòu xīn
注音:
ㄖㄣˊ ㄇ一ㄢˋ ㄕㄡˋ ㄒ一ㄣ
釋義: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卻像獸類。形容品德極壞。
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匈奴傳贊》:「夷狄之人貪而好利,披髮左衽,人面獸心。」
例子:
大蟲見了「獸麪人心」的既不敢傷,若見了「人面獸心」的如何不啖。(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
正音:
「獸」,不能讀作「sòu」。
辯形:
「心」,不能寫作「新」。
辨析:
人面獸心和「衣冠禽獸」;都有「貌如人;實似獸」的意思。不同在於:①人面獸心偏重在內心;指人的心腸兇狠、歹毒;「衣冠禽獸」偏重在行爲;指人行爲卑劣、手段兇狠、道德敗壞。②「衣冠禽獸」可比喻像禽獸一樣的人;人面獸心不能。
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感情:
人面獸心是貶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a beast in human form
俄語:
зверь в образе человека
德語:
ein Teufel in Menschengestalt
法語:
face humaine,coeur de bête(monstre à face humaine)
()

典源

    《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
    贊曰:「……夷狄1>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2>,人面獸心,其與中國殊章服,異習俗,飲食不同,言語不通,辟3>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隨畜,射獵為生,隔以山谷,雍4>以沙幕,天地所以絕外內也。是故聖王禽獸畜之,不與約誓,不就攻伐;約之則費賂而見欺,攻之則勞師而招寇。其地不可耕而食也,其民不可臣而畜也,是以外而不內,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人,正朔不加其國;來則懲而御之,去則備而守之。其慕義而貢獻,則接之以禮讓,羈靡不絕,使曲在彼,蓋聖王制御蠻夷之常道也。

    〔注解〕

    1. 夷狄:古稱四境未開化的民族。
    2. 被髮左衽:形容頭髮散亂,衣襟開向左側的文化落後民族。被,音ㄆㄧ,通「披」,分散。衽,音ㄖㄣˋ,衣襟。
    3. 辟:音ㄅㄧˋ,躲開、迴避。通「避」。
    4. 雍:堵塞。通「壅」。

典故說明

「人面獸心」本來是用來形容匈奴文化未開,不懂禮儀。匈奴是我國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漢時為了匈奴這個外患,國力造成不少損失,在《漢書.匈奴傳》中,班固寫出對匈奴的鄙視:「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人面獸心。」他認為匈奴是沒有開化的民族,不懂禮儀。表面上看起來像是人,內心卻如野獸一般。後來「人面獸心」被用來形容人凶狠殘暴,如野獸一般。如《官場現形記》第一六回:「你當他做了官,就換了人;其實這裡頭的人,人面獸心的多得很哩!」

造句

    1. 怎會有人販賣自己兒女?簡直是人面獸心
    2. 對這種人面獸心的惡人,非得想法子懲治不可。
    3. 那傢伙竟做出此等喪心病狂的事,簡直是人面獸心
    4. 他明明是個人面獸心的偽君子,卻偏偏有些人甘願受騙。
    5. 他當年受到提拔,如今恩將仇報,真是人面獸心,無恥之極。
    6. 原先以為自己找到了終身的托付,沒想到他竟是一個人面獸心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