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長補短

拼音:
qǔ cháng bǔ duǎn
注音:
ㄑㄨˇ ㄔㄤˊ ㄅㄨˇ ㄉㄨㄢˇ
釋義: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出處: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爲善國。」
例子:
外來幹部和本地幹部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必須互相取長補短,纔能有進步。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
正音:
「長」,不能讀作「zhǎng」。
辯形:
「短」,不能寫作「矮」。
辨析:
取長補短和「揚長避短」;都含有「取長處;避短處」的意思。但取長補短偏重在「補」;指用長處彌補短處;強調「吸取別人的長處」的意思;「揚長避短」偏重在「避」;指避免短處;對「長處」還有「發揚」的意思。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感情:
取長補短是褒義
同義:
反義:
英語:
mutually to make up their deficiencies
日語:
長短(ちょうたん)相補(あいおぎな)う
俄語:
учиться друг у друга
德語:
anderer Leute Vorzüge übernehmen,um die eigenen Mǎngel auszugleic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