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朗讀

川上常極目,世情今已閒。

注釋:川上:指黃河。《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去帆帶落日,徵路隨長山。

親友若雲霄,可望不可攀。

於茲任所愜,浩蕩風波間。

清晨泛中流,羽族滿汀渚。

注釋:汀渚:水邊陸地和水中小島。

黃鵠何處來,昂藏寡儔侶。

注釋:昂藏:軒昂,高峻。

飛鳴無人見,飲啄豈得所。

雲漢爾固知,胡爲不輕舉。

野人頭盡白,與我忽相訪。

注釋:野人:田野中的人,平民;詩中所寫的老年釣者,實際上是個隱士。

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雖老美容色,雖貧亦閒放。

注釋:閒放:閒散疏放。

釣魚三十年,中心無所向。

南登滑臺上,卻望河淇間。

注釋:滑臺:在現河南滑縣東北。《元和郡縣誌》:河南道滑州「其城在古滑臺,甚險固」。

竹樹夾流水,孤城對遠山。

注釋:竹:《英華》、活字本、四庫本均作「行」。城:《英華》作「村」。

念茲川路闊,羨爾沙鷗閒。

長想別離處,猶無音信還。

注釋:長想:《英華》作「遙憶」。猶:《英華》作「獨」;四庫本注:「一作獨」。

東入黃河水,茫茫泛紆直。

注釋:紆(yū):彎曲。

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

注釋:峨峨:山高。

山河相映帶,深淺未可測。

自昔有賢才,相逢不相識。

秋日登滑臺,臺高秋已暮。

獨行既未愜,懷土悵無趣。

晉宋何蕭條,羌胡散馳鶩。

當時無戰略,此地即邊戍。

注釋:此地即邊戍:東晉、南北朝劉宋時,經常於黃河南岸滑臺一帶交戰。如398年(東晉安帝隆安年二年),慕容德自鄴南徙滑臺,號南燕。410年(義熙六年),南燕爲劉裕的北伐軍所滅。431年(宋文帝元嘉八年),檀道濟北伐失利,滑臺陷於北魏。

兵革徒自勤,山河孰雲固。

乘閒喜臨眺,感物傷遊寓。

注釋:遊寓:漂泊無定的寄旅生涯。

惆悵落日前,飄颻遠帆處。

北風吹萬裏,南雁不知數。

歸意方浩然,雲沙更回互。

注釋:回互:天地互相連接。下句從天上的雲、河灘的沙着筆,與上句浩然歸意構成強烈對比。倚楫:扶着船槳。

亂流自茲遠,倚楫時一望。

遙見楚漢城,崔嵬高山上。

注釋:楚漢城:指廣武二城,在滎陽敖倉西三皇山上,兩城相距二百多步,中間隔着深澗,劉邦與項羽曾在此對陣相語。崔嵬:高峻的樣子。

天道昔未測,人心無所向。

注釋:天道二句:意爲天道難測,民心無所歸順。

屠釣稱侯王,龍蛇爭霸王。

注釋:屠釣稱侯王:樊噲以屠狗爲業,後賜爵列侯;韓信釣於淮陰城下,後被封爲齊王。龍蛇:喻劉邦與項羽。

緬懷多殺戮,顧此生慘愴。

注釋:生:活字本、四庫本均作「增」。

聖代休甲兵,吾其得閒放。

注釋:聖代:指唐朝。

茲川方悠邈,雲沙無前後。

注釋:茲(zī)川:茲,這,此;川,河。邈:《英華》作「悠」。邈(miǎo),遙遠。

古堰對河壖,長林出淇口。

注釋:堰:《英華》作「塔」;壖:即堧(ruán),河邊空地。淇口:淇河入黃河處。

獨行非吾意,東向日已久。

注釋:向:《英華》注:「集作南。」

憂來誰得知,且酌尊中酒。

注釋:尊:同「樽」。

朝從北岸來,泊船南河滸。

注釋:南河滸:滸,水邊地。「南河」,《英華》作「河南」。

試共野人言,深覺農夫苦。

去秋雖薄熟,今夏猶未雨。

耕耘日勤勞,租稅兼舄鹵。

注釋:日勤:《英華》作「自劬」。舄鹵(xièlǔ):鹽鹼地。

園蔬空寥落,產業不足數。

注釋:空寥落:「空」,《英華》作「定」,注:「《詩選》作空。」產業:土地。

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注釋:獻芹:向皇帝進獻嘉言,典出《列子·楊朱篇》。無因:沒有辦法。

茫茫濁河注,懷古臨河濱。

注釋:濁河:即黃河。

禹功本豁達,漢跡方因循。

注釋:豁達:豁然開大的樣子。漢跡方因循:漢朝循禹之道治水。因循,依舊法而不改。

坎德昔滂沱,馮夷胡不仁。

注釋:坎德:《易經》有坎卦,坎爲水,爲溝瀆;滂沱,大雨不斷。馮夷:河伯名。河伯,黃河水神,也叫河神。漢武帝塞瓠子決河,作歌說:「爲我謂河伯兮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東郡多悲辛。

注釋:激潏陵堤防:潏(yù),大水湧流。陵,侵越。「激」,活字本、四庫本均作「渤」。東郡:漢時河決瓠子,地在東郡,今河南滑縣。

天子忽驚悼,從官皆負薪。

注釋:從官皆負薪:武帝令將軍以下砍淇園竹爲楗,中塞以草,用土石填決口。

畚築豈無謀,祈禱如有神。

注釋:畚:運土工具。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注釋:宣房:武帝塞黃河之口後築宮其上,名爲宣房宮。「高岸」句注:《英華》、四庫本此句下尚有下一首開頭四句,即「

我行倦風湍,輟棹將問津。

注釋:空傳歌瓠子,感慨獨愁人」。我行倦風湍,輟棹將問津。「我行」句注:《英華》、四庫本均以「孟夏」句爲此首開頭。輟棹將問津:意謂詩人要黃河泛舟時間既久有此疲倦,於是停下船來找渡口歇息。

空傳歌瓠子,感慨獨愁人。

注釋:歌瓠子:漢武帝在滑臺成塞河大功時曾作《瓠子之歌》。

孟夏桑葉肥,穠陰夾長津。

注釋:孟夏:夏季的第一個月,農曆四月。穠陰:《英華》作「濛濛」。穠(nóng),花木繁盛。

蠶農有時節,田野無閒人。

臨水狎漁樵,望山懷隱淪。

注釋:樵:《英華》作「商」。

誰能去京洛,憔悴對風塵。

朝景入平川,川長復垂柳。

遙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後。

注釋:魏公墓:隋末李密起義,衆推爲王,號魏公。其墓在黎陽山南。地在今河南浚縣東南。

憶昔大業時,羣雄角奔走。

注釋:大業:隋煬帝年號,605—618年。

伊人何電邁,獨立風塵首。

注釋:伊人何電邁:伊人指李密;電邁,言其迅疾。《宋書·孔凱傳》:「鐵騎連羣,風驅電邁。」

傳檄舉敖倉,擁兵屯洛口。

注釋:傳檄舉敖倉:李密命祖君彥移檄郡縣,指斥煬帝十罪;敖倉,秦朝糧倉,這裏指隋朝的回洛倉,在河南孟津縣東。

連營一百萬,六合如可有。

方項終比肩,亂隋將假手。

力爭固難恃,驕戰曷能久。

若使學蕭曹,功名當不朽。

皤皤河濱叟,相遇似有恥。

注釋:皤皤(pópó):老人鬚髮變白。有恥:《論語·子路》:「行己有恥。」先哲聖賢立身做人一個重要標準和境界。孟子:「人不可以無恥」、「恥之於人大矣」。康有爲:「風俗之美,在養民知恥。」「人之有所不爲,皆賴有恥心。」

輟榜聊問之,答言盡終始。

注釋:榜:通舫;輟榜,即停船。

一生雖貧賤,九十年未死。

且喜對兒孫,彌慚遠城市。

結廬黃河曲,垂釣長河裏。

漫漫望雲沙,蕭條聽風水。

所思強飯食,永願在鄉裏。

萬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注音

ㄔㄨㄢ ㄕㄤˋ ㄔㄤˊ ㄐㄧˊ ㄇㄨˋ , ㄕˋ ㄑㄧㄥˊ ㄐㄧㄣ ㄧˇ ㄒㄧㄢˊ 。

ㄑㄩˋ ㄈㄢˊ ㄉㄞˋ ㄌㄨㄛˋ ㄖˋ , ㄓㄥ ㄌㄨˋ ㄙㄨㄟˊ ㄔㄤˊ ㄕㄢ 。

ㄑㄧㄣ ㄧㄡˇ ㄖㄨㄛˋ ㄩㄣˊ ㄒㄧㄠ , ㄎㄜˇ ㄨㄤˋ ㄅㄨˋ ㄎㄜˇ ㄆㄢ 。

ㄩˊ ㄗ ㄖㄣˋ ㄙㄨㄛˇ ㄑㄧㄝˋ , ㄏㄠˋ ㄉㄤˋ ㄈㄥ ㄆㄛ ㄐㄧㄢ 。

ㄑㄧㄥ ㄔㄣˊ ㄈㄢˋ ㄓㄨㄥ ㄌㄧㄡˊ , ㄩˇ ㄗㄨˊ ㄇㄢˇ ㄊㄧㄥ ㄓㄨˇ 。

ㄏㄨㄤˊ ㄍㄨˇ ㄏㄜˊ ㄔㄨˋ ㄌㄞˊ , ㄤˊ ㄘㄤˊ ㄍㄨㄚˇ ㄔㄡˊ ㄌㄩˇ 。

ㄈㄟ ㄇㄧㄥˊ ㄨˊ ㄖㄣˊ ㄐㄧㄢˋ , ㄧㄣˇ ㄓㄨㄛˊ ㄑㄧˇ ㄉㄜˊ ㄙㄨㄛˇ 。

ㄩㄣˊ ㄏㄢˋ ㄦˇ ㄍㄨˋ ㄓ , ㄏㄨˊ 爲 ㄅㄨˋ ㄑㄧㄥ ㄐㄩˇ 。

ㄧㄝˇ ㄖㄣˊ ㄊㄡˊ ㄐㄧㄣˋ ㄅㄞˊ , ㄩˇ ㄨㄛˇ ㄏㄨ ㄒㄧㄤˋ ㄈㄤˇ 。

ㄕㄡˇ ㄔˊ ㄑㄧㄥ ㄓㄨˊ ㄍㄢ , ㄖˋ ㄇㄨˋ ㄑㄧˊ ㄕㄨㄟˇ ㄕㄤˋ 。

ㄙㄨㄟ ㄌㄠˇ ㄇㄟˇ ㄖㄨㄥˊ ㄙㄜˋ , ㄙㄨㄟ ㄆㄧㄣˊ ㄧˋ ㄒㄧㄢˊ ㄈㄤˋ 。

ㄉㄧㄠˋ ㄩˊ ㄙㄢ ㄕˊ ㄋㄧㄢˊ , ㄓㄨㄥ ㄒㄧㄣ ㄨˊ ㄙㄨㄛˇ ㄒㄧㄤˋ 。

ㄋㄢˊ ㄉㄥ ㄏㄨㄚˊ ㄊㄞˊ ㄕㄤˋ , ㄑㄩㄝˋ ㄨㄤˋ ㄏㄜˊ ㄑㄧˊ ㄐㄧㄢ 。

ㄓㄨˊ ㄕㄨˋ ㄐㄧㄚˊ ㄌㄧㄡˊ ㄕㄨㄟˇ , ㄍㄨ ㄔㄥˊ ㄉㄨㄟˋ ㄩㄢˇ ㄕㄢ 。

ㄋㄧㄢˋ ㄗ ㄔㄨㄢ ㄌㄨˋ ㄎㄨㄛˋ , ㄒㄧㄢˋ ㄦˇ ㄕㄚ ㄡ ㄒㄧㄢˊ 。

ㄔㄤˊ ㄒㄧㄤˇ ㄅㄧㄝˊ ㄌㄧˊ ㄔㄨˋ , ㄧㄡˊ ㄨˊ ㄧㄣ ㄒㄧㄣˋ ㄏㄞˊ 。

ㄉㄨㄥ ㄖㄨˋ ㄏㄨㄤˊ ㄏㄜˊ ㄕㄨㄟˇ , ㄇㄤˊ ㄇㄤˊ ㄈㄢˋ ㄩ ㄓˊ 。

ㄅㄟˇ ㄨㄤˋ ㄊㄞˋ ㄏㄥˊ ㄕㄢ , ㄜˊ ㄜˊ ㄅㄢˋ ㄊㄧㄢ ㄙㄜˋ 。

ㄕㄢ ㄏㄜˊ ㄒㄧㄤ ㄧㄥˋ ㄉㄞˋ , ㄕㄣ ㄑㄧㄢˇ ㄨㄟˋ ㄎㄜˇ ㄘㄜˋ 。

ㄗˋ ㄒㄧˊ ㄧㄡˇ ㄒㄧㄢˊ ㄘㄞˊ , ㄒㄧㄤ ㄈㄥˊ ㄅㄨˋ ㄒㄧㄤ ㄕˋ 。

ㄑㄧㄡ ㄖˋ ㄉㄥ ㄏㄨㄚˊ ㄊㄞˊ , ㄊㄞˊ ㄍㄠ ㄑㄧㄡ ㄧˇ ㄇㄨˋ 。

ㄉㄨˊ ㄒㄧㄥˊ ㄐㄧˋ ㄨㄟˋ ㄑㄧㄝˋ , ㄏㄨㄞˊ ㄊㄨˇ ㄔㄤˋ ㄨˊ ㄑㄩˋ 。

ㄐㄧㄣˋ ㄙㄨㄥˋ ㄏㄜˊ ㄒㄧㄠ ㄊㄧㄠˊ , ㄑㄧㄤ ㄏㄨˊ ㄙㄢˋ ㄔˊ ㄨˋ 。

ㄉㄤ ㄕˊ ㄨˊ ㄓㄢˋ ㄌㄩㄝˋ , ㄘˇ ㄉㄧˋ ㄐㄧˊ ㄅㄧㄢ ㄕㄨˋ 。

ㄅㄧㄥ ㄍㄜˊ ㄊㄨˊ ㄗˋ ㄑㄧㄣˊ , ㄕㄢ ㄏㄜˊ ㄕㄨˊ ㄩㄣˊ ㄍㄨˋ 。

ㄔㄥˊ ㄒㄧㄢˊ ㄒㄧˇ ㄌㄧㄣˊ ㄊㄧㄠˋ , ㄍㄢˇ ㄨˋ ㄕㄤ ㄧㄡˊ ㄩˋ 。

ㄔㄡˊ ㄔㄤˋ ㄌㄨㄛˋ ㄖˋ ㄑㄧㄢˊ , ㄆㄧㄠ ㄧㄠˊ ㄩㄢˇ ㄈㄢˊ ㄔㄨˋ 。

ㄅㄟˇ ㄈㄥ ㄔㄨㄟ ㄨㄢˋ ㄌㄧˇ , ㄋㄢˊ ㄧㄢˋ ㄅㄨˋ ㄓ ㄕㄨˋ 。

ㄍㄨㄟ ㄧˋ ㄈㄤ ㄏㄠˋ ㄖㄢˊ , ㄩㄣˊ ㄕㄚ ㄍㄥˋ ㄏㄨㄟˊ ㄏㄨˋ 。

ㄌㄨㄢˋ ㄌㄧㄡˊ ㄗˋ ㄗ ㄩㄢˇ , ㄧˇ ㄐㄧˊ ㄕˊ ㄧ ㄨㄤˋ 。

ㄧㄠˊ ㄐㄧㄢˋ ㄔㄨˇ ㄏㄢˋ ㄔㄥˊ , ㄘㄨㄟ ㄨㄟˊ ㄍㄠ ㄕㄢ ㄕㄤˋ 。

ㄊㄧㄢ ㄉㄠˋ ㄒㄧˊ ㄨㄟˋ ㄘㄜˋ , ㄖㄣˊ ㄒㄧㄣ ㄨˊ ㄙㄨㄛˇ ㄒㄧㄤˋ 。

ㄊㄨˊ ㄉㄧㄠˋ ㄔㄥ ㄏㄡˊ ㄨㄤˊ , ㄌㄨㄥˊ ㄕㄜˊ ㄓㄥ ㄅㄚˋ ㄨㄤˊ 。

ㄇㄧㄢˇ ㄏㄨㄞˊ ㄉㄨㄛ ㄕㄚ ㄌㄨˋ , ㄍㄨˋ ㄘˇ ㄕㄥ ㄘㄢˇ ㄔㄨㄤˋ 。

ㄕㄥˋ ㄉㄞˋ ㄒㄧㄡ ㄐㄧㄚˇ ㄅㄧㄥ , ㄨˊ ㄑㄧˊ ㄉㄜˊ ㄒㄧㄢˊ ㄈㄤˋ 。

ㄗ ㄔㄨㄢ ㄈㄤ ㄧㄡ ㄇㄧㄠˇ , ㄩㄣˊ ㄕㄚ ㄨˊ ㄑㄧㄢˊ ㄏㄡˋ 。

ㄍㄨˇ ㄧㄢˋ ㄉㄨㄟˋ ㄏㄜˊ ㄖㄨㄢˊ , ㄔㄤˊ ㄌㄧㄣˊ ㄔㄨ ㄑㄧˊ ㄎㄡˇ 。

ㄉㄨˊ ㄒㄧㄥˊ ㄈㄟ ㄨˊ ㄧˋ , ㄉㄨㄥ ㄒㄧㄤˋ ㄖˋ ㄧˇ ㄐㄧㄡˇ 。

ㄧㄡ ㄌㄞˊ ㄕㄟˊ ㄉㄜˊ ㄓ , ㄑㄧㄝˇ ㄓㄨㄛˊ ㄗㄨㄣ ㄓㄨㄥ ㄐㄧㄡˇ 。

ㄔㄠˊ ㄘㄨㄥˊ ㄅㄟˇ ㄢˋ ㄌㄞˊ , ㄅㄛˊ ㄔㄨㄢˊ ㄋㄢˊ ㄏㄜˊ ㄏㄨˇ 。

ㄕˋ ㄍㄨㄥˋ ㄧㄝˇ ㄖㄣˊ ㄧㄢˊ , ㄕㄣ ㄐㄩㄝˊ ㄋㄨㄥˊ ㄈㄨ ㄎㄨˇ 。

ㄑㄩˋ ㄑㄧㄡ ㄙㄨㄟ ㄅㄛˊ ㄕㄡˊ , ㄐㄧㄣ ㄒㄧㄚˋ ㄧㄡˊ ㄨㄟˋ ㄩˇ 。

ㄍㄥ ㄩㄣˊ ㄖˋ ㄑㄧㄣˊ ㄌㄠˊ , ㄗㄨ ㄕㄨㄟˋ ㄐㄧㄢ ㄒㄧˋ ㄌㄨˇ 。

ㄩㄢˊ ㄕㄨ ㄎㄨㄥ ㄌㄧㄠˊ ㄌㄨㄛˋ , ㄔㄢˇ ㄧㄝˋ ㄅㄨˋ ㄗㄨˊ ㄕㄨˋ 。

ㄕㄤˋ ㄧㄡˇ ㄒㄧㄢˋ ㄑㄧㄣˊ ㄒㄧㄣ , ㄨˊ ㄧㄣ ㄐㄧㄢˋ ㄇㄧㄥˊ ㄓㄨˇ 。

ㄇㄤˊ ㄇㄤˊ ㄓㄨㄛˊ ㄏㄜˊ ㄓㄨˋ , ㄏㄨㄞˊ ㄍㄨˇ ㄌㄧㄣˊ ㄏㄜˊ ㄅㄧㄣ 。

ㄩˇ ㄍㄨㄥ ㄅㄣˇ ㄏㄨㄛˋ ㄉㄚˊ , ㄏㄢˋ ㄐㄧ ㄈㄤ ㄧㄣ ㄒㄩㄣˊ 。

ㄎㄢˇ ㄉㄜˊ ㄒㄧˊ ㄆㄤ ㄊㄨㄛˊ , ㄈㄥˊ ㄧˊ ㄏㄨˊ ㄅㄨˋ ㄖㄣˊ 。

ㄐㄧ ㄐㄩㄝˊ ㄌㄧㄥˊ ㄊㄧˊ ㄈㄤˊ , ㄉㄨㄥ ㄐㄩㄣˋ ㄉㄨㄛ ㄅㄟ ㄒㄧㄣ 。

ㄊㄧㄢ ㄗˇ ㄏㄨ ㄐㄧㄥ ㄉㄠˋ , ㄘㄨㄥˊ ㄍㄨㄢ ㄐㄧㄝ ㄈㄨˋ ㄒㄧㄣ 。

ㄅㄣˇ ㄓㄨˊ ㄑㄧˇ ㄨˊ ㄇㄡˊ , ㄑㄧˊ ㄉㄠˇ ㄖㄨˊ ㄧㄡˇ ㄕㄣˊ 。

ㄒㄩㄢ ㄈㄤˊ ㄐㄧㄣ ㄢ ㄗㄞˋ , ㄍㄠ ㄢˋ ㄎㄨㄥ ㄌㄧㄣˊ ㄒㄩㄣˊ 。

ㄨㄛˇ ㄒㄧㄥˊ ㄐㄩㄢˋ ㄈㄥ ㄊㄨㄢ , ㄔㄨㄛˋ ㄓㄠˋ ㄐㄧㄤ ㄨㄣˋ ㄐㄧㄣ 。

ㄎㄨㄥ ㄔㄨㄢˊ ㄍㄜ ㄏㄨˋ ㄗ˙ , ㄍㄢˇ ㄎㄞˋ ㄉㄨˊ ㄔㄡˊ ㄖㄣˊ 。

ㄇㄥˋ ㄒㄧㄚˋ ㄙㄤ ㄧㄝˋ ㄈㄟˊ , ㄋㄨㄥˊ ㄧㄣ ㄐㄧㄚˊ ㄔㄤˊ ㄐㄧㄣ 。

ㄘㄢˊ ㄋㄨㄥˊ ㄧㄡˇ ㄕˊ ㄐㄧㄝˊ , ㄊㄧㄢˊ ㄧㄝˇ ㄨˊ ㄒㄧㄢˊ ㄖㄣˊ 。

ㄌㄧㄣˊ ㄕㄨㄟˇ ㄒㄧㄚˊ ㄩˊ ㄑㄧㄠˊ , ㄨㄤˋ ㄕㄢ ㄏㄨㄞˊ ㄧㄣˇ ㄌㄨㄣˊ 。

ㄕㄟˊ ㄋㄥˊ ㄑㄩˋ ㄐㄧㄥ ㄌㄨㄛˋ , ㄑㄧㄠˊ ㄘㄨㄟˋ ㄉㄨㄟˋ ㄈㄥ ㄔㄣˊ 。

ㄔㄠˊ ㄐㄧㄥˇ ㄖㄨˋ ㄆㄧㄥˊ ㄔㄨㄢ , ㄔㄨㄢ ㄔㄤˊ ㄈㄨˋ ㄔㄨㄟˊ ㄌㄧㄡˇ 。

ㄧㄠˊ ㄎㄢˋ ㄨㄟˋ ㄍㄨㄥ ㄇㄨˋ , ㄊㄨˊ ㄨˋ ㄑㄧㄢˊ ㄕㄢ ㄏㄡˋ 。

ㄧˋ ㄒㄧˊ ㄉㄚˋ ㄧㄝˋ ㄕˊ ,羣 ㄒㄩㄥˊ ㄐㄧㄠˇ ㄅㄣ ㄗㄡˇ 。

ㄧ ㄖㄣˊ ㄏㄜˊ ㄉㄧㄢˋ ㄇㄞˋ , ㄉㄨˊ ㄌㄧˋ ㄈㄥ ㄔㄣˊ ㄕㄡˇ 。

ㄔㄨㄢˊ ㄒㄧˊ ㄐㄩˇ ㄠˊ ㄘㄤ , ㄩㄥˇ ㄅㄧㄥ ㄊㄨㄣˊ ㄌㄨㄛˋ ㄎㄡˇ 。

ㄌㄧㄢˊ ㄧㄥˊ ㄧˋ ㄅㄞˇ ㄨㄢˋ , ㄌㄧㄡˋ ㄏㄜˊ ㄖㄨˊ ㄎㄜˇ ㄧㄡˇ 。

ㄈㄤ ㄒㄧㄤˋ ㄓㄨㄥ ㄅㄧˋ ㄐㄧㄢ , ㄌㄨㄢˋ ㄙㄨㄟˊ ㄐㄧㄤ ㄐㄧㄚˇ ㄕㄡˇ 。

ㄌㄧˋ ㄓㄥ ㄍㄨˋ ㄋㄢˊ ㄕˋ , ㄐㄧㄠ ㄓㄢˋ ㄏㄜˊ ㄋㄥˊ ㄐㄧㄡˇ 。

ㄖㄨㄛˋ ㄕˇ ㄒㄩㄝˊ ㄒㄧㄠ ㄘㄠˊ , ㄍㄨㄥ ㄇㄧㄥˊ ㄉㄤ ㄅㄨˋ ㄒㄧㄡˇ 。

ㄆㄛˊ ㄆㄛˊ ㄏㄜˊ ㄅㄧㄣ ㄙㄡˇ , ㄒㄧㄤ ㄩˋ ㄙˋ ㄧㄡˇ ㄔˇ 。

ㄔㄨㄛˋ ㄅㄤˇ ㄌㄧㄠˊ ㄨㄣˋ ㄓ , ㄉㄚˊ ㄧㄢˊ ㄐㄧㄣˋ ㄓㄨㄥ ㄕˇ 。

ㄧˋ ㄕㄥ ㄙㄨㄟ ㄆㄧㄣˊ ㄐㄧㄢˋ , ㄐㄧㄡˇ ㄕˊ ㄋㄧㄢˊ ㄨㄟˋ ㄙˇ 。

ㄑㄧㄝˇ ㄒㄧˇ ㄉㄨㄟˋ ㄦˊ ㄙㄨㄣ , ㄇㄧˊ ㄘㄢˊ ㄩㄢˇ ㄔㄥˊ ㄕˋ 。

ㄐㄧㄝˊ ㄌㄨˊ ㄏㄨㄤˊ ㄏㄜˊ ㄑㄩˇ , ㄔㄨㄟˊ ㄉㄧㄠˋ ㄔㄤˊ ㄏㄜˊ ㄌㄧˇ 。

ㄇㄢˋ ㄇㄢˋ ㄨㄤˋ ㄩㄣˊ ㄕㄚ , ㄒㄧㄠ ㄊㄧㄠˊ ㄊㄧㄥ ㄈㄥ ㄕㄨㄟˇ 。

ㄙㄨㄛˇ ㄙ ㄑㄧㄤˊ ㄈㄢˋ ㄕˊ , ㄩㄥˇ ㄩㄢˋ ㄗㄞˋ ㄒㄧㄤ ㄌㄧˇ 。

ㄨㄢˋ ㄕˋ ㄨˊ ㄅㄨˋ ㄓ , ㄑㄧˊ ㄒㄧㄣ ㄓˇ ㄖㄨˊ ㄘˇ 。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創作背景

  有人認爲,這組詩是高適在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載)夏秋間自淇上渡黃河歸至梁宋時所作。而原西華師範大學校長佘正松教授則認爲,高適從淇河南渡黃河的時間在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末年。高適離別縣尉劉子英,準備回梁宋隱居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周嘯天.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84-186頁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賞析

  第一首:此詩作爲組詩首篇,有「小序」作用。大意是:詩人要從淇水上遊的隱居地南渡黃河到梁宋一帶去,雖然在黃河邊放眼遠望的時候很多,但此次一路跋涉,面對長河落日,感慨於背井離鄉,與親友天隔一方,心裏別有一番滋味。他決心繼續漂泊天下。

  第二首:作者渡黃河見汀渚滿眼小鳥中,一隻高潔軒昂的黃鵠,它的驚人之飛鳴尚不爲人所認識,但它不屑於與衆鳥一起爭食,並不急於展示一飛沖天的資質和才能。託物言志,黃鵠就是尚未發達的詩人自己。

  第三首:作者接待一位老年隱士的來訪,這位隱士三十年來在淇河以垂釣謀生,生活清貧但心緒坦然。頭髮全白但容顏美好。

  第四首:前四句寫黃河、尤其是淇河兩岸的秀美景色。滿眼是翠竹大樹,水流汩汩,孤城遠山。後四句寫詩人對路途遙遠和與親友久別的憾恨之情。

  第五首:作者渡黃河時眺望彼岸山川大勢。首二句寫泛舟黃河。中四句寫黃河北岸太行山聳入雲天,與黃河相映成趣;山之高峻與水之深險形成對比。末二句抒發渴望見到江湖賢才。

  第六首:旅途登滑臺,既抒發離憂,又觸景懷古,對東晉、劉宋國勢不振,北方異族入侵表示感慨,實際上寄寓著作者對當時唐代邊防的關切。

  第七首:此詩寫逆黃河水流而上在滎陽一帶觀看楚漢相爭舊跡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厭惡戰亂、嚮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第八首:唐代黃河流經滑州,淇水流入黃河。《元和郡縣誌》謂滑州白馬縣「黃河去外城二十步」。此詩寫作者泛舟黃河眺望北岸淇水入河口所見,特寫在平曠的淇濱土地上長滿了高大的樹木。

  第九首:此詩分三部分:前四句是作者的自述,寫行程路線及最突出感受,自北而南,滿目情形大體相似,可見「農夫苦」已成普遍現象;中六句是農民訴苦,具體描述農夫之苦況,除日日劬勞之外,再加天旱、租稅之雙重災難,無所收穫也就是必然的了;末二句自抒懷抱,雖有良策拯民,卻無由上達,於無奈中顯出強烈的民胞精神與失志之憤,表達了作者對窮苦農民的同情和自己欲救無門的憤懣心情。高適能於盛世背後發現嚴重的社會問題,這樣的題材,在盛唐詩人中大約以此篇爲最早。此詩在藝術上全用白描。敘事、寫景、抒情融於一體,語言自然樸素,不加藻飾;真情真景,如在眼前。其次,感情極爲深沉凝重。既有「深覺農夫苦」的猛烈迸發,又有敘事中的深沉悲痛,還有報國無門的憤懣不平。總之,詩人憂國憂民之情無不一以貫之。

  第十首:作者泛舟黃河經瓠子決口(在今滑縣)時憑弔漢帝治河功績所作,高適以大禹比武帝,謳歌武帝在黃水決口瓠子時,督率軍民斬竹塞口,功成滑臺,千古留名。

  第十一首:此詩寫初夏時節詩人在滑臺泊舟時所見淇水入河口一帶景色:淇水兩岸桑樹成行,蠶農們都在忙着採摘桑葉。詩人在水邊與打魚、砍柴的聊天,懷念先前的隱居生活。

  第十二首:此詩寫詩人棄船登岸,在黎陽山一帶徜徉,懷念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李密生前業績。對李密首舉義旗、動搖隋朝根基的功勳給予充分肯定,對他缺乏智謀、未成王侯之業表示惋惜。

  第十三首:此詩寫高適在黃河邊結識的一位高齡漁者,讚揚了他自食其力、與世無爭的高尚情操。

高適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高適朗讀
()

猜你喜歡

芝壇斂浮景,休氣鬱招清。晨旭流翠葆,泰風颺華旌。

飛龍麗重霄,蕤綏在天庭。式禮紆皇步,篤恭軫聖情。

幾幾磩承舄,亭亭雲耀紘。秉離臨日鑑,乘乾健天行。

升崇儼帝對,納陛惕凌兢。周折並圓方,興俛以屏營。

萬舞羅皋帗,廣樂陳咸莖。度以哲罔忒,文用道自弘。

卒事秩無愆,百闢具維刑。亹亹不顯德,千載揚徽稱。

()

雲捲霆驅號令行,蒼梧城下動歡聲。秋毫不犯民安業,不數條侯細柳營。

()

毗贊儀曹覲九關,南從宰屬綴鵷班。庾樓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鎮獠蠻。

葉落洞庭秋雨後,書來吳會莫雲間。陰陰官柳相迎送,天驥催歸十二閒。

()

淚菊愁萸,向尊前訴出,傷高懷抱。紅上戍樓,登臨怕看殘照。

目中剩影關河,任付與、塵飛煙擾。蕭蕭。正西風信緊,還欹茸帽。

城畔翠楊老。盡霜乾曠野,秋光偏好。念倦旅,華髮變,漢南重到。

無邊墜葉聲悽,甚處吟、庾郎園小。遲了。陣雲寒、雁羣都少。

()

珠蕊初翻,銀河乍滿,風浪其間慣歷。須信來宵憶此宵,總迢遞、應強寥寂。

無賴封姨,多情烏鵲,畢竟佳期還覓。別離歲歲一般情,又何用、常年悲慼。

()

攲斜態亦自然佳,暈臉初勻鏡檻排。看未回身春已熟,斑騅誰踏洛陽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