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送廓之秋試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朗讀

白苧新袍入嫩涼。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譯文:廓之你在這初秋微涼的天氣、穿着白色薴麻織成的新衣、離開我去參加科舉考試。我彷彿看到了你以後參加考試的情景,你將與其他考生們一道在考場裏專心致志地書寫,猶如春蠶啃食桑葉,迴廊裏沙沙有聲。鄉試放榜時飄拂的桂花香已經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宮折桂;不僅如此,連下一年桃花浪湧起時像魚躍龍門一樣考試得中的會試也已經爲你準備好了。

注釋:白苧新袍:白苧是用白色薴麻織成的布。宋代舉子均著薴麻袍。嫩涼:微涼,初涼。禹門:即龍門,相傳龍門爲大禹所鑿。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譯文:現在你攜帶着書和劍走向應試的遼遠廣闊之路,就像鯤鵬從北海展翅翱遊到南海,又像鳳凰飛向東昇的太陽。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雲直上,那時你可以輕鬆愉悅地閒看世間的舉子還在爲功名奔忙。

注釋:鵬北海:典出《莊子·逍遙遊》。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朝陽:指山的東面。書劍:書和劍。青雲去:一作「青雲上」。以「青雲直上」比喻人仕途順遂,升遷很快,亦即官運亨通,迅速升到高位。舉子:科舉考試的應試人。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注音

ㄅㄞˊ ㄋㄥˊ ㄒㄧㄣ ㄆㄠˊ ㄖㄨˋ ㄋㄣˋ ㄌㄧㄤˊ 。 ㄔㄨㄣ ㄘㄢˊ ㄕˊ ㄧㄝˋ ㄒㄧㄤˇ ㄏㄨㄟˊ ㄌㄤˊ , ㄩˇ ㄇㄣˊ ㄧˇ ㄓㄨㄣˇ ㄊㄠˊ ㄏㄨㄚ ㄌㄤˋ , ㄩㄝˋ ㄉㄧㄢˋ ㄒㄧㄢ ㄕㄡ ㄍㄨㄟˋ ㄗˇ ㄒㄧㄤ 。

ㄆㄥˊ ㄅㄟˇ ㄏㄞˇ , ㄈㄥˋ ㄓㄠ ㄧㄤˊ 。 ㄧㄡˋ ㄒㄧ ㄕㄨ ㄐㄧㄢˋ ㄌㄨˋ ㄇㄤˊ ㄇㄤˊ 。 ㄇㄧㄥˊ ㄋㄧㄢˊ ㄘˇ ㄖˋ ㄑㄧㄥ ㄩㄣˊ ㄑㄩˋ , ㄑㄩㄝˋ ㄒㄧㄠˋ ㄖㄣˊ ㄐㄧㄢ ㄐㄩˇ ㄗ˙ ㄇㄤˊ 。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釋義

譯文

廓之你在這初秋微涼的天氣、穿着白色薴麻織成的新衣、離開我去參加科舉考試。我彷彿看到了你以後參加考試的情景,你將與其他考生們一道在考場裏專心致志地書寫,猶如春蠶啃食桑葉,迴廊裏沙沙有聲。鄉試放榜時飄拂的桂花香已經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宮折桂;不僅如此,連下一年桃花浪湧起時像魚躍龍門一樣考試得中的會試也已經爲你準備好了。

現在你攜帶着書和劍走向應試的遼遠廣闊之路,就像鯤鵬從北海展翅翱遊到南海,又像鳳凰飛向東昇的太陽。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雲直上,那時你可以輕鬆愉悅地閒看世間的舉子還在爲功名奔忙。

註釋

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等。雙調五十五字,前後闋各三平韻,一韻到底。上闋第三四句、下闋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對仗。

廓之:當即編次《稼軒詞甲集》之范開,辛棄疾的門人。其生平事蹟不詳。秋試:科舉時代秋季舉行的考試,是對科舉制度中鄉試的借代性叫法,考試時間在農曆秋季八月,即鄉試,也叫秋闈;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考中者稱舉人。在鄉試的次年春天,鄉試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禮部貢院參加會試。

白苧(zhù)新袍:白苧是用白色薴麻織成的布。《王直方詩話》:「梅聖俞在禮部貢院考校時和歐公《春雪詩》雲:『有夢皆蝴蝶,逢袍只薴麻。』」按:宋代舉子均著薴麻袍。嫩涼:微涼,初涼。

「春蠶」句:典出歐陽修《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詩:「無譁戰士銜枚勇,下筆春蠶食葉聲。」原意指行軍時禁止士兵喧譁讓他們含着竹片,這裏指考場一片寂靜只聽見筆與紙摩擦的沙沙響聲。

「禹門」句:禹門,即龍門,相傳龍門爲大禹所鑿。《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桃花浪起,江海魚集龍門下,躍而上之,躍過者化龍,否則點額暴腮。」古時以「魚躍龍門」喻指考試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闈(即會試)。《古今小說·趙伯升茶肆遇仁宗》:「來年三月桃花浪,奪取羅袍轉故鄉。」清李漁《慎鸞交·悲控》:「虧你做中流砥柱桃花浪,不似那跳龍門的個個顛狂。」

「月殿」句: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折郡漕試解試均於八月舉行,正桂子飄香時節。《避暑錄話》:「世以登科爲折桂。」

鵬北海:典出《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爲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爲鳥,其名爲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鳳朝(cháo)陽:典出《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朝陽,指山的東面。

書劍:書和劍。唐溫庭筠《過陳琳墓》詩:「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青雲去:一作「青雲上」。《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後以「青雲直上」比喻人仕途順遂,升遷很快,亦即官運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舉子忙:《南部新書》乙:「長安舉子自六月已後落第者不出京,謂之過夏……七月後投獻新課,並於諸州府拔解。人爲語曰:『槐花黃,舉子忙。』」舉子:科舉考試的應試人。

參考資料:

1、胡雲信.審視2013年高考詩歌鑑賞題兼談複習對策.新高考(高三語文) ,2013,09

2、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91

3、古代漢語字典編委會.古代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5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廓之(范開)是辛棄疾的學生,他準備去參加科舉考試,辛棄疾爲表達對他的送別之情和祝願之意而寫下此詞。

參考資料:

1、胡雲信.審視2013年高考詩歌鑑賞題兼談複習對策.新高考(高三語文) ,2013,09

2、倪同剛.2013年各地高考詩歌鑑賞題述評.中學語文,2013,08

鷓鴣天·送廓之秋試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首句「白苧新袍入嫩涼」中的「嫩」字很有意蘊,詞人將天氣的涼爽感受着一「嫩」字來表現,可謂出語驚人。這種「陌生化」的表達,將秋天天氣微涼、清爽和清新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次句「春蠶食雖響迴廊」就是在首句所點明的環境基礎上寫范廓之(也可以說是考生們)穿着白色薴麻做的新衣服在微涼的天氣裏端坐在考場中,奮筆疾書而發出瞭如春蠶嚼桑葉般的沙沙聲的情景。這樣寫,突出了「秋試」之「秋」的季節特點,在秋高氣爽的季節,參加應試的舉子們奮筆疾書、緊張忙碌的情狀通過「春蠶食葉」的比喻表現出來。

  此詞突出的表現手法是虛實相生。上闋點明時令和環境。「白苧新袍入嫩涼」是實寫送別的季節——初秋、天氣環境——微涼、被送者的衣着——白苧新袍;「春蠶食葉響迴廊。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虛寫,想象仲秋時節范廓之參加秋試的情景、此次秋試的結果以及下一年參加春闈的結果,虛實結合。下闋,「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實寫廓之攜書劍登程的情景,實中有虛,以虛喻實,喻體「鵬北海,鳳朝陽」意境豪邁雄壯,充滿對廓之的鼓勵;「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完全是虛寫,想象廓之連中兩試後輕鬆愉快的心情,表達了對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詞在意象運用與意境創設上體現了辛詞的豪放特點。大鵬、丹鳳,意象豪邁;北海、朝陽、路茫茫,意境開闊;攜書佩劍,既文又武,顯示出既儒雅又剛健的氣概。

  此詞用典也很突出,「春蠶食葉」「禹門」「桃花浪「「桂子香」「鵬北海」「鳳朝陽」「青雲」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六:「鮑氏安國、安行、安世兄弟,三科連中,故程文昌伯禹贈之詩,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宮折桂」,「折桂」一詞源於《晉書·郤詵傳》「累近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送,問詵曰:』自以爲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爲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此後即將朝廷科舉中選拔人才稱爲「折桂」。借喻高中狀元。詞人借用這兩個典故,含蓄地表達對范廓之參加「秋試」的美好祝願,祝願他金榜題名。

  這雖是一首送別詞,但因爲是送人蔘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別詩般抒寫離情別緒,而側重於對應考者熱情的鼓勵和美好的祝願,合情合理。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爲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辛棄疾朗讀
()

猜你喜歡

秋水蘆花似故鄉,客中無那又重陽。籬邊摘菊人應異,蓬底看山興更長。

把酒不如前會健,登高無復少年狂。同行賴有曾光啓,共買村醪醉一場。

()

小插藩籬護洲渚,當年手自種嘉樹。

春風吹出玉瓏璁,水面霏微噴香霧。

蕭疏木疏候雁翔,漙漙白露朝爲霜。

木奴欲獻主人壽,一夜累累千顆黃。

紫蟹螯肥鱸膾好,釀就洞庭春色老。

蒼頭急走喚客來,翠勺金壺同醉倒。

()

北望長安,悲華夏,又傾樑柱。百年恨、瀏陽河水,兩番騰怒。

壯士斷頭除舊制,英雄振臂開新路。問蒼天,底事喪斯人,天不語。

廣場上,旌旗舞。豐碑下,花如炬。但縱觀青史,淚飛成雨。

駿馬猶留燕趙骨,坑灰未化秦川土。定不忘、酹酒喚芳魂,民爲主。

()

衾中起臥兩惶惶,奈汝羈懷不可降。收作夢魂才一點,散於夜色復千方。

遙思矮屋空山裏,舊有斜窗斷燭光。今夜此光馳萬裏,迢迢來照鬢髯長。

()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競多心轉細,得雋語時囂。潭罄知存寡,舷平覺獲饒。
交頭疑湊餌,駢首類同條。濡沫情雖密,登門事已遼。
盈車欺故事,飼犬驗今朝。血浪凝猶沸,腥風遠更飄。
蓋江煙冪冪,拂棹影寥寥。獺去愁無食,龍移懼見燒。
如棠名既誤,釣渭日徒消。文客驚先賦,篙工喜盡謠。
膾成思我友,觀樂憶吾僚。自可捐憂累,何須強問鴞.

()

芳春驟青驪,遨遊楚江濱。道旁若堂封,雲是呂王墳。

衢路化陌阡,臺館盡燒焚。陰風嘯寒鴟,古隧翔狐羣。

牛羊牧其巔,淩藉日繽紛。生存華屋居,嬪妾從如雲。

一朝寱重泉,貴賤何由分。龐公困隴畝,耕稼良已勤。

誰知千載後,史冊播餘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