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

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朗讀

中齋上元客散感舊,賦《憶秦娥》見屬,一讀悽然。隨韻寄情,不覺悲甚。

譯文:鄧剡在上元節客散後懷念起往事,作一首《憶秦娥》詞贈予我,我讀過之後頓感淒涼,便按照原韻和了一首,不禁覺得非常悲痛。

注釋:中齋:即鄧剡,號中齋。詞人之友。上元:正月十五爲上元節,又稱元宵節。見屬:贈送。

燒燈節,朝京道上風和雪。風和雪,江山如舊,朝京人絕。

譯文:過去每逢元宵,成千上萬的朝京士女,擁進城裏觀燈鬧元宵。如今皇上太後都被擄到北方去了,京城已不復存在,進京朝拜的路上,行人斷絕,有的只是滿天風雪。

注釋:燒燈:燃燈。正月十五夜各處掛出花燈。朝京:通往京城的路。

百年短短興亡別,與君猶對當時月。當時月,照人燭淚,照人梅發。

譯文:剛纔還是盛極一時,文恬武嬉,載歌載舞,極盡奢靡,轉眼便成淒涼瓦礫焦土。唯有當年的明月,仍然永恆地照着人間,照着流淚的蠟燭,照着大家已經花白的頭髮。

注釋:梅發:指花白的頭髮。

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注音

ㄓㄨㄥ ㄓㄞ ㄕㄤˋ ㄩㄢˊ ㄎㄜˋ ㄙㄢˋ ㄍㄢˇ ㄐㄧㄡˋ , ㄈㄨˋ 《 ㄧˋ ㄑㄧㄣˊ ㄜˊ 》 ㄐㄧㄢˋ ㄕㄨˇ , ㄧˋ ㄉㄨˊ ㄑㄧ ㄖㄢˊ 。 ㄙㄨㄟˊ ㄩㄣˋ ㄐㄧˋ ㄑㄧㄥˊ , ㄅㄨˋ ㄐㄩㄝˊ ㄅㄟ ㄕㄣˋ 。

ㄕㄠ ㄉㄥ ㄐㄧㄝˊ , ㄔㄠˊ ㄐㄧㄥ ㄉㄠˋ ㄕㄤˋ ㄈㄥ ㄏㄜˊ ㄒㄩㄝˇ 。 ㄈㄥ ㄏㄜˊ ㄒㄩㄝˇ , ㄐㄧㄤ ㄕㄢ ㄖㄨˊ ㄐㄧㄡˋ , ㄔㄠˊ ㄐㄧㄥ ㄖㄣˊ ㄐㄩㄝˊ 。

ㄅㄞˇ ㄋㄧㄢˊ ㄉㄨㄢˇ ㄉㄨㄢˇ ㄒㄧㄥ ㄨㄤˊ ㄅㄧㄝˊ , ㄩˇ ㄐㄩㄣ ㄧㄡˊ ㄉㄨㄟˋ ㄉㄤ ㄕˊ ㄩㄝˋ 。 ㄉㄤ ㄕˊ ㄩㄝˋ , ㄓㄠˋ ㄖㄣˊ ㄓㄨˊ ㄌㄟˋ , ㄓㄠˋ ㄖㄣˊ ㄇㄟˊ ㄈㄚ 。

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釋義

譯文

鄧剡在上元節客散後懷念起往事,作一首《憶秦娥》詞贈予我,我讀過之後頓感淒涼,便按照原韻和了一首,不禁覺得非常悲痛。

過去每逢元宵,成千上萬的朝京士女,擁進城裏觀燈鬧元宵。如今皇上太後都被擄到北方去了,京城已不復存在,進京朝拜的路上,行人斷絕,有的只是滿天風雪。

剛纔還是盛極一時,文恬武嬉,載歌載舞,極盡奢靡,轉眼便成淒涼瓦礫焦土。唯有當年的明月,仍然永恆地照着人間,照着流淚的蠟燭,照着大家已經花白的頭髮。

註釋

憶秦娥:詞牌名。雙調,共四十六字,有仄韻、平韻兩體。

中齋:即鄧剡,號中齋。詞人之友。

上元:正月十五爲上元節,又稱元宵節。

見屬(zhǔ):贈送。

燒燈:燃燈。正月十五夜各處掛出花燈。

朝京:通往京城的路。

梅發(fà):指花白的頭髮。

參考資料:

1、劉尊明 朱崇才.宋詞鑑賞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335

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創作背景

  這是劉辰翁於宋亡之後寫的一首小令。小序中所說的「中齋」,乃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幕僚鄧剡之號,「宋亡,以義行者」(《歷代詩餘》引《遂昌雜錄》)。當時,鄧剡於上元節聚客敘舊,客散之後寫了一首《憶秦娥》贈給劉辰翁,劉辰翁就寫了這首步韻的和作。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113-2114

憶秦娥·中齋上元客散感舊賞析

  這首詞從上元節臨安道上行人稀少,引發了他的亡國之恨,詞情悽苦,表現了一個士大夫對故國的忠貞。

  上片觸景生情,寫上元節淒涼景象。南宋都城臨安,上元節多繁華熱鬧,《夢梁錄》曾有這樣的記載:「深坊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裝,競誇華麗。公子王孫,王陵年少,更以紗籠喝道,將帶佳人美女,遍地遊賞。人都道玉漏頻催,金雞屢唱,興尤未已。」這樣的通宵歡樂,詞人是記憶猶新的,就引起了與當今的對比。如今的上元節風雪交加,遮天蓋地,故都內外,一片蒼涼。詞人起筆,就以故都燒燈節極度的繁華歡樂與現實中的風雪酷寒、無限淒涼進行強烈的對比,烘託出嚴酷冷寂的氣氛。「風和雪,江山如舊,朝京人絕。」這裏的「風和雪」,不單是自然景象的實寫,更成了元蒙統治下那種嚴酷氣氛的象徵。正因如此,「風和雪」的再次複述,既是適應詞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詞人着意的強調。有了這着意的強調,作者一腔亡國之痛就順勢而出了。「江山如舊」的「如」字,已蘊含着「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世說新語》)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絕」的「絕」字,又寄寓着故都易主、人心絕望的深仇大恨。字裏行間,充滿了悲苦悽愴的情調。

  上片寫景,景以引情,描寫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風雪交加行人斷絕的淒涼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襯情,抒發物是人非、懷念故國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髮,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暫,偏又經受了國破家亡、生離死別的深哀大痛;儘管人們都不再去故都觀燈歡度佳節了,自己卻還要跟知己好友面對故國的明月「感舊」「寄情」。使詞人錐心泣血的「興亡別」,不僅指「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永遇樂》)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後「無花只落空悲」(《漢宮春》)的眼前處境。江山劇變,明月如故,只能對月憑弔,寄懷故國了。一個「猶」字,既表達了永念故國的執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涼心境。詞意發展到此,可謂沉痛至極。詞人面對着「當時月」,故國情景,紛擁而來,眼前處境,卻無比悲涼。這裏的「當時月」,當然也不僅是適應詞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詞人着意的強調,突出了他對故國的耿耿丹心和對元蒙統治的強烈厭惡。詞人對月憑弔,寄情故國,「當時月」又在默默地照人如燭之淚,照人如梅之發。這兩句對仗工整,情景交融,把「當時月」之善解人意和詞人之悲悽堅貞交織起來了,意境蒼涼,餘味綿綿。

  全詞辭情哀苦,音調悲愴,表達了深沉的興亡之感,體現了宋亡後遺民作家的慘痛心情,是《須溪詞》中的名篇。

劉辰翁

劉辰翁(1233.2.4—1297.2.12),字會孟,別號須溪。廬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梅塘鄉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 景定三年(1262)登進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活動,爲後人留下了可貴的豐厚文化遺產,遺著由子劉將孫編爲《須溪先生全集》,《宋史·藝文志》著錄爲一百卷,已佚。 ...

劉辰翁朗讀
()

猜你喜歡

人物西江第一流,八年麾蓋滯東州。新恩寵亞三湘鎮,遠道爭迎五兩舟。

春宴喜聞京國語,雲帆高望渚宮收。公餘爲有江湖思,還採蘋花寄舊遊。

()

曾以詩書化蜀人,更恢文教大江垠。

諸生亦有如何武,爭詠三章轉上聞。

()

無復餘聲到耳邊,衡門不閉亦蕭然。

風枝鳥語皆無賴,每向春晴聒晝眠。

()

太液澄波,愁紅換了,敗荷零露。涼蟬起舞。自窺人,耿無語。

看花長記經遊地,但衰淚、風前幾縷。悵哀鴻唳角,天涯殘夢,曠望何許。

沙路。空延佇。甚落盡江楓,便成羈旅。殘春社燕,爲誰花底來去。

砧聲一夕催離別,奈憑到、危闌最苦。酒醒後,又亂山,遮斷不見愁處。

()

水是堯時日夏時,衣冠又是漢官儀。登樓四望真吾土,不見黃龍上大旗。

()

寒聲晚移林,殘臘無幾日。

高人擁楮眠,臠卷意自適。

素風含混沌,春煦回呼吸。

餘溫偶見分,來自芝蘭室。

乍舒魄流輝,忽卷潮無跡。

未能澡餘心,愧此一衾白。

嘗聞旴江藤,蒼崖走虯屈。

斬之霜露秋,漚以滄浪色。

粉身從澼絖,蛻骨齊麗密。

乃知瑩然姿,故自慚陶出。

治物猶貴精,治心豈宜逸。

平生感交遊,耳剽非無得。

精神隨事分,內省殊未力。

寸陰捐已多,老矣將何及。

自從得此衾,夢覺常惕惕。

清如夷齊鄰,粹若淵騫覿。

獨警發鏗鍧,邪思戢毫忽。

勿謂絕知聞,虛闈百靈集。

鼎鬴或存戒,韋弦亦規失。

則知君子所,惠以勵蒙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