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紀贊

五帝本紀贊朗讀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爲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爲本紀書首。

譯文:  太史公司馬遷說:學者多稱讚五帝,久遠了。然而最可徵而信的《尚書》,記載的獨有堯以來,而不記載皇帝、顓頊、帝嚳。諸子百家雖言黃帝,又涉於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訓,所以當世縉紳們都不敢說,不可以取以爲證啊。孔子所傳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雖稱孔子所傳,但儒者懷疑不是聖人之言,所以不傳以爲實。我曾經西至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北到黃帝堯舜之都涿鹿,東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經歷的地方,所見過的長老,往往稱頌黃帝堯舜的舊績與其風俗教化,固來與別處有所不同。那麼別的書說到黃帝的,也或者可以爲證。總之,大要不背離《尚書》所記載的接近這些。我看《春秋》《國語》,這兩篇發揮闡釋《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顧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傳講。這兩篇所發揮闡述得很顯著,驗之風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實,一點也不虛。況《尚書》缺亡的內容多了,豈能因爲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遺失的,像黃帝以下的事情,就時時見於其他的傳說中,如百家《五帝德》之類,都是其他學說。有怎麼可以因爲縉紳難言,儒者不傳,而不選取了呢?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擇取。而淺見寡聞者本來就難爲它講說。我按照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次序,選擇其中語言比較典雅的。所以寫成本紀的開頭。

注釋:  太史公:司馬遷自稱,因他曾任西漢太史令。《史記》各篇多有「太史公曰」,這是司馬遷對史實加的評論。《尚書》:即《書經》,簡稱《書》,我國最早的史書,是有關堯、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論及文告的歷史文獻彙編。百家:《漢書》卷三?《藝文志》記載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說爲諸子百家。雅:正確。馴:通「訓」,準則。事有所依,文辭又美,也就是有規範的意思。薦紳:即縉紳,有官職或作過官的人。縉:插;紳,大帶。古時官員腰繫大帶,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記事手板)。《宰予問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禮記》和《孔子家語》中均收有這兩篇文章。空峒:山名,傳說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在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峒,音tóng。指《宰予問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寫成的典籍。顧弟:只不過。弟,同「第」。見:音xiàn,通「現」。表見:記載。虛:虛妄。書缺有間:《尚書》缺亡,空白很多。軼:音yì,通「佚」,散失。

五帝本紀贊注音

   ㄊㄞˋ ㄕˇ ㄍㄨㄥ ㄩㄝ : ㄒㄩㄝˊ ㄓㄜˇ ㄉㄨㄛ ㄔㄥ ㄨˇ ㄉㄧˋ , ㄕㄤˋ ㄧˇ 。 ㄖㄢˊ 《 ㄕㄤˋ ㄕㄨ 》 ㄉㄨˊ ㄗㄞˇ ㄧㄠˊ ㄧˇ ㄌㄞˊ , ㄦˊ ㄅㄞˇ ㄐㄧㄚ ㄧㄢˊ ㄏㄨㄤˊ ㄉㄧˋ , ㄑㄧˊ ㄨㄣˊ ㄅㄨˋ ㄧㄚˇ ㄒㄩㄣˊ , ㄐㄧㄢˋ ㄕㄣ ㄒㄧㄢ ㄕㄥ ㄋㄢˊ ㄧㄢˊ ㄓ 。 ㄎㄨㄥˇ ㄗˇ ㄙㄨㄛˇ ㄔㄨㄢˊ 《 ㄗㄞˇ ㄩˇ ㄨㄣˋ ㄨˇ ㄉㄧˋ ㄉㄜˊ 》 ㄐㄧˊ 《 ㄉㄧˋ ㄒㄧˋ ㄒㄧㄥˋ 》, ㄖㄨˊ ㄓㄜˇ ㄏㄨㄛˋ ㄅㄨˊ ㄔㄨㄢˊ 。 ㄩˊ ㄔㄤˊ ㄒㄧ ㄓˋ ㄎㄨㄥ ㄊㄨㄥˊ , ㄅㄟˇ ㄍㄨㄛˋ ㄓㄨㄛ ㄌㄨˋ , ㄉㄨㄥ ㄐㄧㄢˋ ㄩˊ ㄏㄞˇ , ㄋㄢˊ ㄈㄨˊ ㄐㄧㄤ ㄏㄨㄞˊ ㄧˇ , ㄓˋ ㄓㄤˇ ㄌㄠˇ ㄐㄧㄝ ㄍㄜˋ ㄨㄤˇ ㄨㄤˇ ㄔㄥ ㄏㄨㄤˊ ㄉㄧˋ 、 ㄧㄠˊ 、 ㄕㄨㄣˋ ㄓ ㄔㄨˋ , ㄈㄥ ㄐㄧㄠ ㄍㄨˋ ㄕㄨ ㄧㄢ 。 ㄗㄨㄥˇ ㄓ , ㄅㄨˊ ㄌㄧˊ ㄍㄨˇ ㄨㄣˊ ㄓㄜˇ ㄐㄧㄣˋ ㄕˋ 。 ㄩˇ ㄍㄨㄢ 《 ㄔㄨㄣ ㄑㄧㄡ 》《 ㄍㄨㄛˊ ㄩˇ 》, ㄑㄧˊ ㄈㄚ ㄇㄧㄥˊ 《 ㄨˇ ㄉㄧˋ ㄉㄜˊ 》《 ㄉㄧˋ ㄒㄧˋ ㄒㄧㄥˋ 》 ㄓㄤ ㄧˇ , ㄍㄨˋ ㄉㄧˋ ㄈㄨˊ ㄕㄣ ㄎㄠˇ , ㄑㄧˊ ㄙㄨㄛˇ ㄅㄧㄠˇ ㄐㄧㄢˋ ㄐㄧㄝ ㄅㄨˊ ㄒㄩ 。 ㄕㄨ ㄑㄩㄝ ㄧㄡˇ ㄐㄧㄢˋ ㄧˇ , ㄑㄧˊ ㄧˋ ㄋㄞˇ ㄕˊ ㄕˊ ㄐㄧㄢˋ ㄩˊ ㄊㄚ ㄕㄨㄛ 。 ㄈㄟ ㄏㄠˋ ㄒㄩㄝˊ ㄕㄣ ㄙ , ㄒㄧㄣ ㄓ ㄑㄧˊ ㄧˋ , ㄍㄨˋ ㄋㄢˊ 爲 ㄑㄧㄢˇ ㄐㄧㄢˋ ㄍㄨㄚˇ ㄨㄣˊ ㄉㄠˋ ㄧㄝˇ 。 ㄩˊ ㄅㄧㄥˋ ㄌㄨㄣˋ ㄘˋ , ㄗㄜˊ ㄑㄧˊ ㄧㄢˊ ㄧㄡˊ ㄧㄚˇ ㄓㄜˇ , ㄍㄨˋ ㄓㄜ˙ 爲 ㄅㄣˇ ㄐㄧˋ ㄕㄨ ㄕㄡˇ 。

五帝本紀贊釋義

譯文

  太史公司馬遷說:學者多稱讚五帝,久遠了。然而最可徵而信的《尚書》,記載的獨有堯以來,而不記載皇帝、顓頊、帝嚳。諸子百家雖言黃帝,又涉於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訓,所以當世縉紳們都不敢說,不可以取以爲證啊。孔子所傳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雖稱孔子所傳,但儒者懷疑不是聖人之言,所以不傳以爲實。我曾經西至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北到黃帝堯舜之都涿鹿,東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經歷的地方,所見過的長老,往往稱頌黃帝堯舜的舊績與其風俗教化,固來與別處有所不同。那麼別的書說到黃帝的,也或者可以爲證。總之,大要不背離《尚書》所記載的接近這些。我看《春秋》《國語》,這兩篇發揮闡釋《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顧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傳講。這兩篇所發揮闡述得很顯著,驗之風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實,一點也不虛。況《尚書》缺亡的內容多了,豈能因爲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遺失的,像黃帝以下的事情,就時時見於其他的傳說中,如百家《五帝德》之類,都是其他學說。有怎麼可以因爲縉紳難言,儒者不傳,而不選取了呢?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擇取。而淺見寡聞者本來就難爲它講說。我按照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次序,選擇其中語言比較典雅的。所以寫成本紀的開頭。

註釋

《尚書》:即《書經》,簡稱《書》,我國最早的史書,是有關堯、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論及文告的歷史文獻彙編。

百家:《漢書》卷三?《藝文志》記載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說爲諸子百家。

雅:正確。馴:通「訓」,準則。事有所依,文辭又美,也就是有規範的意思。

薦紳:即縉紳,有官職或作過官的人。縉:插;紳,大帶。古時官員腰繫大帶,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記事手板)。

《宰予問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禮記》和《孔子家語》中均收有這兩篇文章。

空峒:山名,傳說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在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峒,音tóng。

指《宰予問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寫成的典籍。

顧弟:只不過。弟,同「第」。

見:音xiàn,通「現」。表見:記載。虛:虛妄。

書缺有間:《尚書》缺亡,空白很多。

軼:音yì,通「佚」,散失。

五帝本紀贊賞析

  《五帝本紀》爲《史記》的第一篇。司馬遷在寫這篇傳記時,遇到了兩個困難:一爲史料的缺乏。司馬遷決定從黃帝寫起,而《尚書》所載的史實卻是從唐堯開始的,前面有許多空白需要填補;二爲史料的真僞難辨。當時的學者多稱五帝,而諸子百家傳說的黃帝早已被神化、文學化,難以使人完全相信。在此種情況下,司馬遷作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到各地漫遊,將民間傳說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證;二是對現存史料進行梳理,不僅到《春秋》《國語》等史書中去尋找材料,而且對儒家的典籍的有關記載,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司馬遷終於成功了,他不僅發現了民間傳說和信史記載中的許多一致之處,而且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區和不同部族的文化差異,他還在《尚書》以外找到了許多可資利用的信史材料,爲他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篇《五帝本紀贊》乃是對《五帝本紀》寫作情況的說明。司馬遷在文中連續運用轉折句式,用以表達其感慨和體會。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在《古文觀止》評點中,把這篇文章歸結爲「九轉」,儘管劃分略嫌瑣碎,但也確實體會到作品的神韻。這些轉折有的表困擾,有的表嘆惋,有的表喜悅,有的表自信,均道出了司馬遷寫作的甘苦,造成轉折委曲,往復迴環的文勢,頗具文簡意深的效果。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爲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爲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司馬遷朗讀
()

猜你喜歡

收駒汧渭間,誰識此老驥。伏櫪我何傷,著鞭渠可畏。

()

華人以娼爲敗風,東人以娼作奉公。王家徵稅夜夜同,公娼廳事明燈紅。

插花盈頭髮一蓬,花布裹身舞氋氃。貼腰作褥繫腰後,人各一端搖玲瓏。

比目交頸記點鐘,無遮、無礙雌與雄。從此煙花添故事,不須羞澀如吳儂。

()

龍門通世好,虎剎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峯隨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隱巒。

歌聲依谷響,酒興得山寬。別後空餘此,扁舟破夜瀾。

()

萬夫起銅盤,拔地一千丈。寧知白露華,暗滿菊花上。

()

黑頭自致已三旌,暫寄江湖適性情。五總龜遊欽學富,九皋鶴立見神清。

西雍寧累飛章薦,東閤頻蒙倒屣迎。方幸臺躔照苕霅,以茲投劾未能輕。

()

收斂眉山草木英,心潛羲孔與時行。

浣花杜老驚人句,採石虞公貫日誠。

合上燕臺爲上宰,暫勞楚泮領諸生。

沉吟敬義堂中句,莫贖豪狂禰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