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靈鷲禪寺

宿靈鷲禪寺朗讀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終夜鳴。

譯文:夜宿山寺,夜半聽見水聲,誤爲下雨了,待清晨起來出門一看,才發現天空晴朗,原來昨夜的聲音並非雨聲,而是急湍而下的山泉發出的聲音,終夜響個不停。

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

譯文:順流而行,發現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時叮咚作響,流入山下溪水後,由於水路寬平,就不再像在山裏那樣因水流曲折而發出衝激的聲音。

注釋:「流到」二句:指前溪水深面闊,不像在山裏因曲折而易致衝激作聲。唐杜甫《佳人》詩:「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與此詩含意相近。後人因把「在山」、「出山」比喻在野、在朝。

宿靈鷲禪寺注音

ㄔㄨ ㄧˊ ㄧㄝˋ ㄩˇ ㄏㄨ ㄔㄠˊ ㄑㄧㄥˊ , ㄋㄞˇ ㄕˋ ㄕㄢ ㄑㄩㄢˊ ㄓㄨㄥ ㄧㄝˋ ㄇㄧㄥˊ 。

ㄌㄧㄡˊ ㄉㄠˋ ㄑㄧㄢˊ ㄒㄧ ㄨˊ ㄅㄢˋ ㄩˇ , ㄗㄞˋ ㄕㄢ ㄗㄨㄛˋ ㄉㄜ˙ ㄒㄩˇ ㄉㄨㄛ ㄕㄥ 。

宿靈鷲禪寺釋義

譯文

夜宿山寺,夜半聽見水聲,誤爲下雨了,待清晨起來出門一看,才發現天空晴朗,原來昨夜的聲音並非雨聲,而是急湍而下的山泉發出的聲音,終夜響個不停。

順流而行,發現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時叮咚作響,流入山下溪水後,由於水路寬平,就不再像在山裏那樣因水流曲折而發出衝激的聲音。

註釋

靈鷲禪寺:又名寶積善院。位於江西省廣豐縣永豐鎮東北36裏的社後鄉靈鷲山下。僧明道、智開創建於唐元和年間(806—820)。宋、明、清幾經廢興,規模達9棟13廳,寺僧百餘人。現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齋堂、寮房等。有僧駐錫。曾被列爲江西省14座重點佛教古寺之一。

「流到」二句:指前溪水深面闊,不像在山裏因曲折而易致衝激作聲。唐杜甫《佳人》詩:「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與此詩含意相近。後人因把「在山」、「出山」比喻在野、在朝。

參考資料:

1、章楚藩 等.楊萬裏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4:105-108

宿靈鷲禪寺創作背景

  此詩是詩人於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歸故鄉吉水途中所作,當時詩人入永豐界後行經並投宿於靈鷲禪寺。

參考資料:

1、章楚藩 等.楊萬裏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4:105-108

宿靈鷲禪寺賞析

  此詩第一句「初疑夜雨忽朝晴」,寫詩人夜宿山寺,聽到屋外水聲,初疑夜雨,待次日早晨起來,才知夜裏根本沒有下雨。一個「疑」字,暗示詩人當時未嘗實地觀察,「夜雨」的判斷乃是出於推測,這就爲以下「忽朝晴」三字留下餘地,顯得極有分寸。

  「夜雨」的錯覺來自第二句:「乃是山泉終夜鳴。」原來擾了詩人一夜清夢的原來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山泉下瀉,衝擊山石,終夜響個不停。在睡意朦朧中產生某種錯覺,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此句是符合生活邏輯的。

  第三句緊承上句,進而寫出山之後的山泉在山中「終夜鳴」,那是因爲水道彎曲不平,故而潺潺作響。這一句說山泉「流到前溪無半語」,那是因爲河牀變得寬闊平坦,故而靜寂無聲。可見由於所處環境的改變,同一種事物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現。

  末句「在山做得許多聲」,是詩人針對上述事實所發的議論。冷冷一語,諷刺辛辣有力,有如畫龍點睛,全詩的主旨在這句議論中被明白地點了出來。從字面上看,詩人譏諷的對象是山泉,其實弦外有音,別有深意。它諷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點江山,高談闊論,慷慨激揚,憂國憂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權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樣屍位素餐、了無建樹了。此詩說明很多官員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負和羣衆利益拋於腦後了。

  此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第一,它採用了傳統的「比」的手法,借事寓意,以物比人,構思十分巧妙。第二,敘述與議論有機結合,使議論立足於具體事件的基礎上。第三,語言平易淺近,筆調幽默輕快。

楊萬裏

楊萬裏,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詩人,與尤袤、范成大、陸遊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

楊萬裏朗讀
()

猜你喜歡

珍重秋糧下賜難,只宜稀煮不宜乾。如今卻合養兒訣,最好三分飢與寒。

()

曉鑑燕脂拂紫綿。未忺梳掠髻雲偏。日高人靜,瀋水嫋殘煙。

春老菖蒲花未著,路長魚雁信難傳。無端風絮,飛到繡牀邊。

()

樓陰入清湖,南風渡歌鼓。旅夢不自持,悠揚定何許。

醒來疏雨過,兩目隘泥土。慮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戶。

()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

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遊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

去覲毗陵日,秋殘建業中。莎垂石城古,山闊海門空。
灌木寒檣遠,層波皓月同。何當復讎校,春集少陽宮。

()

有王茂宏之筆勢,予非取其麗。

從容而大肆,巧者以愧,

尚庶古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