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朗讀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譯文:曲折的水岸邊露出舊日水漲淹沒時留下的河牀痕跡,稀疏的林木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樹根。

注釋:落漲痕:漲水後水落留下的痕跡。欹倒:傾倒。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譯文:一葉扁舟飛快地劃着槳,它將要飄去哪裏呢?應該是回到江南的黃葉村。

注釋:扁舟:一本作「浩歌」。棹:形狀如槳的劃船用具。

人間斤斧日創夷,誰見龍蛇百尺姿。

譯文:人們利用斧頭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樹木,再也難見那龍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注釋:創:砍掉。夷:削平。指對於林木的傷害。

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譯文:如果不是這裏山險灘急,少人來往,樹一旦被砍,就沒有人知道,這原是猿猴棲息的樹枝。

注釋:成:一本作「會」。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注音

ㄧㄝˇ ㄕㄨㄟˇ ㄘㄣ ㄘ ㄌㄨㄛˋ ㄓㄤˇ ㄏㄣˊ , ㄕㄨ ㄌㄧㄣˊ ㄧ ㄉㄠˇ ㄔㄨ ㄕㄨㄤ ㄍㄣ 。

ㄆㄧㄢ ㄓㄡ ㄧ ㄓㄠˋ ㄍㄨㄟ ㄏㄜˊ ㄔㄨˋ ? ㄐㄧㄚ ㄗㄞˋ ㄐㄧㄤ ㄋㄢˊ ㄏㄨㄤˊ ㄧㄝˋ ㄘㄨㄣ 。

ㄖㄣˊ ㄐㄧㄢ ㄐㄧㄣ ㄈㄨˇ ㄖˋ ㄔㄨㄤˋ ㄧˊ , ㄕㄟˊ ㄐㄧㄢˋ ㄌㄨㄥˊ ㄕㄜˊ ㄅㄞˇ ㄔˇ ㄗ 。

ㄅㄨˊ ㄕˋ ㄒㄧ ㄕㄢ ㄔㄥˊ ㄉㄨˊ ㄨㄤˇ , ㄏㄜˊ ㄖㄣˊ ㄐㄧㄝˇ ㄗㄨㄛˋ ㄍㄨㄚˋ ㄩㄢˊ ㄓ 。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釋義

譯文

曲折的水岸邊露出舊日水漲淹沒時留下的河牀痕跡,稀疏的林木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樹根。

一葉扁舟飛快地劃着槳,它將要飄去哪裏呢?應該是回到江南的黃葉村。

人們利用斧頭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樹木,再也難見那龍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如果不是這裏山險灘急,少人來往,樹一旦被砍,就沒有人知道,這原是猿猴棲息的樹枝。

註釋

李世南:字唐臣,安肅(今河北徐水)人,工畫山水。

落漲痕:漲水後水落留下的痕跡。

欹倒:傾倒。

扁舟:一本作「浩歌」。棹:形狀如槳的劃船用具。

創:砍掉。夷:削平。指對於林木的傷害。

成:一本作「會」。

參考資料:

1、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225-226

2、作品白話譯文內容由朝陽山人編輯提供.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創作背景

  這兩首詩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前後,當時蘇軾任翰林學士,與宣德郎李世南同在汴京。李世南善畫,作「秋景平遠」圖,詩人爲其畫題了二首七絕。一說題了三首,今存者二首。

參考資料:

1、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225-226

2、胡國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33-434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賞析

  詩題名其畫爲「秋景」,有的記載稱這幅畫爲「秋景平遠」,或作「秋山林木平遠」。綜合各種稱謂來看,「秋景」是對這幅畫的內容總的概括,而具體呈現秋景的則是山水及林木,所謂「平遠」即是指畫中遼闊的水面景象。

  第一首題詠詩的着眼處在於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從而呈現出一片清疏曠遠之景。

  詩中寫的畫景是一幅「水鄉秋色」,或可稱作「水鄉秋意」。首二句給讀者展示一片蕭疏的水鄉深秋景象。把「野水」和三四兩句聯繫來看,畫中的水面是很遠闊的。首二句所寫是近處的岸邊景象。「參差」是不整齊之意,這裏是形容水和岸相接處的形象。由於深秋水落,岸邊突出許多幹地,同時水也停留在一些曲折處,於是水岸邊呈現出參差之狀,夏季煙水瀰漫時這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下面繼以「落漲痕」,表明秋水下落後舊日水漲淹沒的岸邊河牀又都呈露出來了。這句展現出的是一派灣荒水涸的景象。次句寫岸邊景物。「疏林」點明秋景,與末句「黃葉村」前後相應,構成秋象。首句所寫的水岸也可認爲是冬天的景象,而「疏林」既別於木葉盡脫,更不同於枝葉濃密,只能是嫋嫋秋風中的樹林。「疏林」下接以「欹倒」,使形象豐富多姿,更富畫意。「出霜根」生於「落漲痕」,漲痕退落後霜根露出,一「落」一「出」,上下相應。「落漲痕」與「出霜根」,在「疏林」的映照下,具有濃厚的深秋意味。

  三四兩句,再在展向遠方的畫筆疏淡處着眼,逗出人情。這兩句展現的畫面是,一舟棹向遠方,盡處林木數點。面對這令人心神曠遠的自然境界,於是詩人問道:那條小舟一槳一槳地劃向何處啊?應是歸去江南的黃葉村吧!詩人發揮自己的想象,於景物中融入人情,如同幕後隱語,啓示讀者,賦予畫幅以悠然無盡的情味。

  組詩第二首着眼於溪山林木,此詩後二句說:「不是溪山成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可知這幅畫內是有山的,是位於近處。這裏樹木龍蛇般蜿蜒屈曲的枝幹同臆想中江南的黃葉村、有猿猴在其林間棲息的險山急灘融爲一體,拓展了畫面,賦予畫面以悠然無盡的情味,在景物中融進人情,引發讀者情思。

  七絕的寫法,一般是前二句敘寫事物,後二句抒發情思。第一首詩雖全章在題詠秋景畫,仍於前二句着重以濃筆勾勒景物,給人以親切的時節風物之感。後二句在用淡墨略加點染之際,憑虛發揮想象,表現出人的情感,畫景之外,情調悠揚,極耐人尋味。這兩首詩化實爲虛、虛實相映,將眼前的溪水、扁舟、樹木枝幹同想象中的景物融爲一體,拓展了畫面內涵,情味深長。蘇軾才氣橫溢,情調高遠,其詩善於馳騁神思,翻空出奇。其題風景畫詩無論長篇短章,都能不停滯於物象,常從生活聯想中蔚發奇思,豐富了畫的意趣,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蘇軾朗讀
()

猜你喜歡

東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曉色開。五日新正渾醉裏,百年殘夢又春來。

他鄉綵燕隨緣看,何處雲鴻寄劄回。料得故人多健在,尋芳聯轡滿金臺。

()

舊時典正父,今日一浮屠。

四海誰知己,三更忽撚須。

空山吼獅子,暗壁縛於菟。

何日當吾眼,藜休淡爾臞。

()

汨水騷人骨,還鄉瘞秭歸。巫山鄰楚女,香澗近明妃。

莫道文章顯,須知願向非。可憐詩共酒,長與世相違。

()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倒載歸。

()

山外青山雲外雲,綠蕪芳草杖藜痕。人間此景不易得,春風絕似桃花源。

()

西風吹月出雲端,松柏流光繞石壇。上國山河天廣大,仙家樓觀夜高寒。

似聞玉杵鳴玄兔,疑有瑤笙下翠鸞。只把酒杯供醉賞,不知零露滿金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