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

三峽朗讀

  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通:缺;重巖一作:重巒)

譯文:  在三峽七百裏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注釋:  自:在,從三峽:指長江上遊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裏。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缺口,空隙。嶂: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峯。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這裏指太陽。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獻)

譯文:(溯同:泝)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隻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裏,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

注釋:(溯同:泝)  襄:上,這裏指漫上。陵:大的土山,這裏泛指山陵。沿:順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或:有的時候。王命:皇帝的聖旨。宣:宣佈,傳達。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縣東。朝:早晨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雖:即使。奔:奔馳的快馬。御:駕着,駕駛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爲是(比船)快,或爲「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疾:快。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譯文: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峯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注釋: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迴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絕巘:極高的山峯。絕:極。巘:高峯懸泉:懸掛着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衝蕩。漱:衝蕩。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良:實在,的確,確實。

三峽注音

   ㄗˋ ㄙㄢ ㄒㄧㄚˊ ㄑㄧ ㄅㄞˇ ㄌㄧˇ ㄓㄨㄥ , ㄌㄧㄤˇ ㄢˋ ㄌㄧㄢˊ ㄕㄢ , ㄌㄩㄝˋ ㄨˊ ㄑㄩㄝˋ ㄔㄨˋ 。 ㄔㄨㄥˊ ㄧㄢˊ ㄉㄧㄝˊ ㄓㄤˋ , ㄧㄣˇ ㄊㄧㄢ ㄅㄧˋ ㄖˋ 。 ㄗˋ ㄈㄟ ㄊㄧㄥˊ ㄨˇ ㄧㄝˋ ㄈㄣ , ㄅㄨˊ ㄐㄧㄢˋ ㄒㄧ ㄩㄝˋ 。( ㄑㄩㄝˋ ㄊㄨㄥ : ㄑㄩㄝ ; ㄔㄨㄥˊ ㄧㄢˊ ㄧ ㄗㄨㄛˋ : ㄔㄨㄥˊ ㄌㄨㄢˊ )

   ㄓˋ ㄩˊ ㄒㄧㄚˋ ㄕㄨㄟˇ ㄒㄧㄤ ㄌㄧㄥˊ , ㄧㄢˊ ㄙㄨˋ ㄗㄨˇ ㄐㄩㄝˊ 。 ㄏㄨㄛˋ ㄨㄤˊ ㄇㄧㄥˋ ㄐㄧˊ ㄒㄩㄢ , ㄧㄡˇ ㄕˊ ㄔㄠˊ ㄈㄚ ㄅㄞˊ ㄉㄧˋ , ㄇㄨˋ ㄉㄠˋ ㄐㄧㄤ ㄌㄧㄥˊ , ㄑㄧˊ ㄐㄧㄢ ㄑㄧㄢ ㄦˋ ㄅㄞˇ ㄌㄧˇ , ㄙㄨㄟ ㄔㄥˊ ㄅㄣ ㄩˋ ㄈㄥ , ㄅㄨˋ ㄧˇ ㄐㄧˊ ㄧㄝˇ 。( ㄙㄨˋ ㄊㄨㄥˊ : ㄙㄨˋ ; ㄇㄨˋ ㄉㄠˋ ㄧ ㄗㄨㄛˋ : ㄇㄨˋ ㄓˋ )

   ㄔㄨㄣ ㄉㄨㄥ ㄓ ㄕˊ , ㄗㄜˊ ㄙㄨˋ ㄊㄨㄢ ㄌㄩˋ ㄊㄢˊ , ㄏㄨㄟˊ ㄑㄧㄥ ㄉㄠˋ ㄧㄥˇ 。 ㄐㄩㄝˊ ㄧㄢˇ ㄉㄨㄛ ㄕㄥ ㄍㄨㄞˋ ㄅㄛˊ , ㄒㄩㄢˊ ㄑㄩㄢˊ ㄆㄨˋ ㄅㄨˋ , ㄈㄟ ㄕㄨˋ ㄑㄧˊ ㄐㄧㄢ , ㄑㄧㄥ ㄖㄨㄥˊ ㄐㄩㄣˋ ㄇㄠˋ , ㄌㄧㄤˊ ㄉㄨㄛ ㄑㄩˋ ㄨㄟˋ 。( ㄧㄢˇ ㄧ ㄗㄨㄛˋ : ㄕㄢ ㄒㄧㄢˋ )

   ㄇㄟˇ ㄓˋ ㄑㄧㄥˊ ㄔㄨ ㄕㄨㄤ ㄉㄢˋ , ㄌㄧㄣˊ ㄏㄢˊ ㄐㄧㄢˋ ㄙㄨˋ , ㄔㄤˊ ㄧㄡˇ ㄍㄠ ㄩㄢˊ ㄔㄤˊ ㄒㄧㄠˋ , ㄕㄨˇ ㄧㄣˇ ㄑㄧ ㄧˋ , ㄎㄨㄥ ㄍㄨˇ ㄔㄨㄢˊ ㄒㄧㄤˇ , ㄞ ㄓㄨㄢˇ ㄐㄧㄡˇ ㄐㄩㄝˊ 。 ㄍㄨˋ ㄩˊ ㄓㄜˇ ㄍㄜ ㄩㄝ :「 ㄅㄚ ㄉㄨㄥ ㄙㄢ ㄒㄧㄚˊ ㄨˊ ㄒㄧㄚˊ ㄔㄤˊ , ㄩㄢˊ ㄇㄧㄥˊ ㄙㄢ ㄕㄥ ㄌㄟˋ ㄓㄢ ㄔㄤˊ 。」

三峽釋義

譯文

  在三峽七百裏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 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隻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裏,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迴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峯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經常有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持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漁民的歌謠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註釋

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遊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裏。

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峯。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

襄(xiāng):上,這裏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這裏泛指山陵。

沿:順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時候。王命:皇帝的聖旨。宣:宣佈,傳達。

朝發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縣東。朝:早晨

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雖:即使。 奔:奔馳的快馬。御:駕着,駕駛

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爲是(比船)快,或爲「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注刊誤》)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迴清倒影:迴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峯。絕:極。巘:高峯

懸泉:懸掛着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衝蕩。漱:衝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良:實在,的確,確實。

晴初:(雨後或雪後)天剛剛放晴的時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引:連續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悽異:淒涼怪異。

哀轉久絕:悲哀婉轉,猿鳴聲很久才消失。絕:消失,停止。轉:通「囀」鳴叫。

巴東:漢郡名,在今重慶東部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三聲:幾聲。這裏不是確數。

沾:打溼。

 裳(cháng):衣服。

參考資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上冊 第二十六課

三峽創作背景

  酈道元生活於南北朝北魏時期,少年時代就喜愛遊覽。他發現古代的地理書——《水經》,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有準確記載,但由於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於是親自給《水經》作注。因此寫就《水經注》。

參考資料:

1、陳國林 .高中生必背古詩文 :龍門書局出版社 ,2012 :119-120 .

三峽賞析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區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裏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着,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託,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誇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後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綠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爲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爲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並用猿鳴來烘託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淒涼。

  作爲描寫山水之作並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託景(如「良多趣味」託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悽異」託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悽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佈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讚歎「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悽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裏「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裏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着「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着「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着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峯,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淒涼的氣氛。

酈道元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撰《水經注》四十卷。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爲我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

酈道元朗讀
()

猜你喜歡

元氣周九垓,時闔亦時開。波光涵萬象,耀彼山之隈。

俯視塵寰袖,高陟空中臺。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顏回。

六經失真詮,瓦缶時鳴雷。逐逐翳枝落,那將根本培。

遙聆金石語,遐思真奇瑰。空山風月夜,悵望獨徘徊。

飛雲探天乙,鐵橋爲君媒。漫爾羨坡老,乾坤亦殊才。

冥坐俟東曉,身世忘堪哀。

()

四十時,履方砥節名譽揚。二府九列共翱翔,龍樓佳宴飛玉觴。

歸來意氣何洋洋,艷妻愛子牽錦裳。高堂朱戶奈樂何,高堂朱戶柰樂何。

()

一二三四五,升堂擊法鼓。蔟蔟齊上來,一一面相睹。

秋色滿虛庭,秋風動寰宇。更問祖師禪,雪峯到投子。

()

寶劍橫斜天欲曉,洗淨魔佛逼人寒。

匣中陰陰光生處,衲子徒將正眼看。

()

式閭過裏獨彷徨,盡日追尋到此鄉。一族義聲存廢竈,孤臣詞賦痛浮湘。

更誰真意紬詩外,不減春陰過夕陽。我愧長沙能作賦,攝衣來拜道援堂。

()

何事東皇不暫延,祝融今日遽當權。

匡牀睡起渾無語,一握薰風入五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