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塞下曲朗讀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

譯文:桑乾河北邊一場夜戰,秦地士兵一半未能歸營。

注釋:桑乾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遊,發源於山西,流經華北平原。秦兵:唐都在關中,是秦朝舊地,所以稱唐軍爲「秦兵」。半不歸:一半回不來,指戰死。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

譯文:早晨後方送來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訴他寒衣已經寄來。

注釋:鄉信:家鄉來信。猶自:仍然。寒衣:禦寒的衣服。

塞下曲注音

ㄧㄝˋ ㄓㄢˋ ㄙㄤ ㄍㄢ ㄅㄟˇ , ㄑㄧㄣˊ ㄅㄧㄥ ㄅㄢˋ ㄅㄨˊ ㄍㄨㄟ 。

ㄔㄠˊ ㄌㄞˊ ㄧㄡˇ ㄒㄧㄤ ㄒㄧㄣˋ , ㄧㄡˊ ㄗˋ ㄐㄧˋ ㄏㄢˊ ㄧ 。

塞下曲釋義

譯文

桑乾河北邊一場夜戰,秦地士兵一半未能歸營。

早晨後方送來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訴他寒衣已經寄來。

註釋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遊,發源於山西,流經華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關中,是秦朝舊地,所以稱唐軍爲「秦兵」。半不歸:一半回不來,指戰死。

鄉信:家鄉來信。

猶自:仍然。寒衣:禦寒的衣服。

塞下曲賞析

  「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前兩句僅用十個字描寫了發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戰。這次夜戰的結果,使得半數左右的戰士再沒有回來。這種情形是戰爭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實的悲劇。此詩僅用純客觀的敘事,真實地反映一場戰爭。表面看來,作者對此戰爭未附以感情色彩,但從他描寫戰爭造成的慘重傷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士,是不贊成這場戰爭的。另外,詩人說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戰,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卻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動方了。主動出擊而被打敗,其責任在於攻方的決策者、指揮者。這便給與了上層統治者無聲的批評。由於作者許渾生活在中唐時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邊塞詩多染上了時代的感傷情緒。此詩基調是悽婉、哀傷的。唐代詩人寫邊塞戰爭,一般習慣於以「漢」代「唐」,但許渾在這裏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慮到用「漢」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從另一方面,將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許也折射出對統治者的不滿。

  「朝來有鄉信,猶自寄寒衣。」這兩句運用「以一總萬」的手法,在成千上萬的犧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戰士,寫在他犧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來,信中告訴他禦寒的衣服已經寄出。上半首簡單敘述了一次慘重的邊塞戰爭,下半首說戰士的家人來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麼特殊的內容,勾勒得也非常簡單平實,但這兩個場面緊密地安排在一起卻產生了強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頓成陰陽之隔。僅僅差了一個晚上,寄給戰士的家信戰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說縫製的禦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沒有人收取它了。此時此刻,陣亡的戰士其屍骨拋擲在昨夜的戰場,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會感受到親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卻仍翹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報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從戰場歸來……悲劇效果就這樣由於結構安排而產生。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死亡與等待在同一個時間裏交疊,讓觀者陷入思考,對犧牲者和家屬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時批評殘酷的戰爭。

  這首詩詩人不發任何議論,而傾向性卻從作者提煉出來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來,短小中見深刻。藝術風格顯得自然、平淡、質樸。但平淡並不淺露,思想深刻,耐人尋味,又能平中見奇,善作苦語,奇警動人。

許渾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爲佳,藝術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爲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後人擬之與詩聖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後移家京口(今江蘇鎮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後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許渾朗讀
()

猜你喜歡

明聖湖頭宋將塋,神州戮力想精誠。關張義勇原無敵,李郭功名竟未成。

沙漠何期歸故主,權奸乃敢壞長城。孤忠遺恨千秋在,大樹悲風日夜鳴。

()

蘭叢翠疊氣氤氳,月相莊巖看未真。手裏星星香線火,曾無分與飲煙人。

()

積素流光映彩鐙,上元今歲景偏增。若論春雪如春雨,便慶食升有四升。

()

國東王氣凝蒲關,樓臺帖出晴空間。紫煙橫捧大舜廟,
黃河直打中條山。地鎖咽喉千古壯,風傳歌吹萬家閒。
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

一蝶飛來大似窗,遭逢狹路意倉惶。輕搖兩翅摧黃葉,閒轉雙睛泛綠光。

頓覺腥風奔面頰,倒抽冷氣縮肝腸。歸來疑慮總難析,遮莫逍遙漆吏莊。

()

飲馬長城窟,下見徵人骨。

長城窟雖深,見骨不見心。

誰知徵人心,怨殺秦至今。

北邊風打山,草地荒漫漫。

五月方見青,七月霜便寒。

古來無井飲,齎帶糧盡乾。

自從徵人掘此窟,戍馬飲之如飛翰。

朝呷一口水,暮破千重關。

秦皇極是無道理,長城萬裏誰能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