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繹

(508—554)即元帝。字世誠,小字七符。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監十三年,封湘東王。命王僧辯平侯景,即位於江陵。時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戶著籍,不盈三萬。承聖三年,西魏軍來攻,帝尚於龍光殿講《老子》,百官戎服以聽。魏軍至,帝猶賦詩不廢。及城陷,爲魏人所殺。在位三年,廟號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讀書,工書善畫,藏書十四萬卷,城破時自行焚燬。所作詩賦輕艷綺靡,與兄綱相仿。著作頗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樓子》及《梁元帝集》輯本。

()

軼事典故

  生活中他是一個相當失敗的人,作爲普通人的他,因從小一隻眼睛瞎掉,生理上的缺陷令他揹負沉重的心理負擔,屢屢因爲獨眼猜忌別人,與人發生不快。

  作爲人子,他躬行孝道,不但身體力行執行,而且著書闡明自己的孝道觀念,極力向後世的人們擺明自己孝順的嘴臉,他本人死後也被贈與「孝元」皇帝的諡號。但他在父親晚年做出種種「大逆不道」之舉。

  作爲人夫的他,夫妻生活極不美滿,他的妻子徐妃徐昭佩是爲歷史上著名的「徐娘半老」典故裏面的那個徐娘。徐娘做事大膽出格,屢屢用化「半面妝」的方式來諷刺他的一隻眼,並且與人私通,將綠帽戴到了身爲皇帝的蕭繹頭上,這真可謂是中國歷史最高「級別」的一頂綠帽。

  作爲人父,他將對結髮妻子的怒氣遷到兒子身上,倫常紊亂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家庭悲劇。到了晚年他先後喪失五個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令其悲痛欲絕。

  作爲別人的親兄弟親骨肉,他以文人彬彬之外表,做出極端殘忍之舉動,將對他登極皇位可能構成威脅的兄弟子侄一一誅殺。古往今來爲了皇位爭奪而骨肉相殘者或許並不鮮見,但像他這般身份與手段之不般配,言語與做法之不一致者,絕對是空前絕後的一人。「父子兄弟之恩」,到他這邊,「可謂絕矣」(大儒王夫之語)!

  作爲皇帝的他,登基時間前後不超過三年,比起將好好一個強盛的國家活活折騰到滅亡的隋煬帝,似乎不必對亡國負有全責。但由於其所犯下的錯誤,不是亡國之君也變成了亡國之君。他在平定侯景之亂中雖顯示了一定的政治手腕和軍事能力,但很快又與強大的鄰國西魏發生不快,在處理外交關係時犯下極端愚蠢的錯誤,讓對手找到藉口出兵。在抵抗過程中,敵人大兵壓境,數萬軍隊正團團圍困住城池之際,蕭繹爲了顯示其文人本色,賣弄儒雅,不忙於組織抵抗,居然還有閒情與臣下一起講解《老子》。這種僞裝的鎮定很快被殘酷的戰爭徹底擊得粉碎。不久之後,南梁帝國的國都告破,蕭繹身死國滅,江陵數十萬百姓或成蕭繹的陪葬品,或被掠入關中從此一生爲奴,曾經繁盛一時的蕭梁王朝也被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所取代。

  才子皇帝

  蕭繹在登皇位之前作爲皇子,在太平盛世時代,不貪慕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十分勤奮辛苦地讀書、著書,即便因一隻眼瞎不能親自捧書觀閱也要令書僮讀給他聽,徹夜不停,著書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負始終是他奮鬥的理想。他出生在文學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歷代取得文學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蕭」(梁武帝蕭衍與三個兒子蕭統、蕭綱、蕭繹)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蕭繹又是「四蕭」之中的佼佼者,文學成就堪稱翹楚,在五千年中國歷史出現的數百個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爲第一豐富,遠比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博學多才,並且唯一留下作爲諸子百家學說「子」部著作的《金樓子》,在中華文化歷史上鐫刻下自己的名字。

  他雖沒有宋徽宗那樣直到今日仍未被超越的「瘦金體」書法水準,但若論及繪畫水平,漫漫五千年曆史百來個帝王之中,無人可出其右。他所畫的《職貢圖》,記錄了前來南梁朝貢的當時各個小國的人物形象,上面有金髮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渾身只披一塊白布的黑人,因此,這不但是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極爲珍貴的一份資料。

  而且他博學多才,從《隋書·經籍傳》留下的資料來看,他研究的花樣可謂五花八門,包容萬象。除去作爲文學家、詩人、學者、皇帝、畫家、書法家的身份之外,他還是一名音樂理論家,對中醫的研究放到今天可拿博士頭銜;他的圍棋水平至少是九段高手,因爲他也寫了好幾本棋譜研究;他是姓氏學家,也是玄學研究高手,在衆多研究周易專家之中仍可佔據顯赫的地位。生在重文輕武的南朝的他甚至還寫了一本兵書《玉韜》。更叫人吃驚的是,南朝士大夫們對騎馬十分反感,認爲那是野蠻人才做的事情,蕭繹卻不辭辛苦花費大量時間在養馬的研究上面,並且寫了一部研究馬的專著,叫做《相馬經》,裏面的研究成果據說超出了相馬專家伯樂的水準。他對一些爲正直之士所不齒的旁門左道學問也十分感興趣,甚至能夠自己給自己算命,也能通過觀察星相知道天下大勢。他的才華以及學問簡直無人能及無所不包。

  但他的藝術水準以及文學成就又與他的人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皇帝怨偶

  蕭繹是個才子皇帝,而後人知道他的卻很少,像一場不精彩的戲,掌聲寥落,反倒是他的怨偶無人不曉,說起徐娘色,人人都知道。我有聯想癖,對於蕭繹的一句:山似蓮花艷。流如明月光——總覺在有意無意間契合了徐昭佩的模樣,她初嫁蕭繹時,一定很美的吧?但她性格太不羈,嘗試夫妻和睦失敗,愛已無望時,索性將心向地一擲,畫了半面妝譏笑獨眼的蕭繹,她又嗜酒,大醉後常常吐在蕭繹的衣服上,幾千年來的後宮妃子,如此疏狂的,也獨她一人了。

  都道徐昭佩太硬朗,但史達祖的《夜合花》裏,道出了作爲女子的柔弱:「柳鎖鶯魂,花翻蝶夢,自知愁染潘郎。輕衫未攬,猶將淚點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窺、酥雨池塘。向消凝裏,梅開半面,情滿徐妝」——她也有過單純美好。

  徐昭佩是梁朝侍中信武將軍的女兒,嫁與湘東王蕭繹,蕭繹繼位時,已生有一子一女,許是夫妻不睦,蕭繹即位後,後位空着,也不立她做皇後。同命相憐,她常和宮內失寵的嬪妃一起喝酒,而發現懷孕的宮女,便殺之,後來,她私通他人,忍耐已久的蕭繹終於受不了了,藉着愛姬王氏生子後去世,給她安了個投毒的罪名,逼她投井自盡,又將她的屍體送回家,曰「休妻」。有時想想,蕭繹和徐昭佩之間的關係,更像民間的一對不睦夫妻,從半面妝、嗜酒、殺死懷孕的宮女來看,孤絕的境地,是她一手尋來,個性有多辣烈,孤單就有多重,蕭繹本罪似乎不多,換做民間的男子,也不能這樣一忍再忍,何況一個天子,他還算是豁達。

  曾有人說:人的一生,有的錯誤能犯,有的錯誤,是不能犯的。她明知,這種方式的報復,一半解決幾近癲狂的孤獨,一半爲激怒他——給天子扣上一頂綠帽子,下場她不是不知道,但此時,她已無視自己的生命了。

  兩人對峙與僵持,如果在他的生命裏留不下愛的話,那麼就留下恨好了,濃濃的,糾結不清的,後來,他到底成全了她。

  《南史》這樣記載:既而貞惠世子方諸母王氏寵愛,未幾而終,元帝歸咎於妃;及方等死,愈見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殺。妃知不免,乃投井死。帝以屍還徐氏,謂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樓子述其淫行。

  藏書故事

  性好書籍,在江陵時,借抄私家藏書最多。平定侯景之亂後,收「文德殿」藏書及其他公私典籍7萬餘卷。自著《金縷子》稱:自聚書以來40年,得8萬卷。西魏伐梁,他被圍困在江陵,仍講《老子》於龍光殿,百官戎服以靜聽。魏兵破城,仍口佔爲詩。城陷後,他恐圖書、古物落入敵手,將聚集數十年在城中的太王、渾天儀毀掉,又取古畫、法帖、古今圖書14萬卷盡焚於一炬。悲嘆說「讀書萬卷,猶有今日」。並欲投火自焚,宮婢牽衣得免。旋即爲魏軍所殺。此次焚書,史稱圖書一厄。著有《孝德傳》、《忠臣傳》、《丹陽尹傳》、《注漢傳》、《內典博要》、《玉韜》、《補闕子》、《餘德志》、《荊南志》、《貢職圖》、《古今同姓名錄》、《老子講疏》、《金縷子》、《式贊》等數百卷,多已佚,僅存《古今同姓名錄》等數種。明人輯有《梁元帝集》。

人物生平

  蕭繹曾做過將軍、太守、刺史等官職,歷任會稽太守、江州刺史、荊州刺史。大寶三年(552)登基稱帝,即爲梁元帝。在位三年。

  蕭繹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遊。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圍建康,梁各路援軍集結於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多。而蕭繹只派兒子蕭方等率軍萬人往救,後又派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次年三月,侯景攻破臺城,王僧辯舟師盡沒。不久,又命王僧辯擊潰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六兄蕭綸;之後再命王僧辯率軍東下消滅侯景。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今湖北荊州)即位稱帝,年號承聖,並向西魏稱臣。同年益州刺史蕭紀(蕭衍第八子)稱帝,蕭繹與西魏共滅蕭紀。戰事結束後,益州已經並於西魏,襄陽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勢十分孤立。承聖三年,蕭繹討還益州,言辭不遜。九月西魏宇文泰派於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爲元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己燒燬。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卷。

  梁元帝是一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有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忠臣傳》《注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職貢圖》等。《梁書·元帝本記》稱讚他:「既長好學,博綜羣書,下筆成章,出言爲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像李後主和宋徽宗一樣,藝術的成就難掩其政治的弱智,這既有與當時時代混亂的局面有關,更主要的也是他個人的性格使然,史載其「稟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無術,履冰弗懼,故鳳闕伺晨之功,火無內照之美。」所以王夫之說:「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答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於讀書者,曰書何負於元帝哉。」

蕭繹的詩文

  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櫂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故以水濺蘭橈,蘆侵羅袸。菊澤未反,梧臺迥見,荇溼沾衫,菱長繞釧。泛柏舟而容與,歌採蓮於江渚。

()

日暮徙倚渭橋西,正見涼月與雲齊。若使月光無近遠,應昭離人今夜啼。

()

三晨生遠霧,五裏暗城闉。從風疑細雨,映日似遊塵。

乍若飛煙散,時如佳氣新。不妨鳴樹鳥,時蔽摘花人。

()

秋風起兮寒雁歸。寒蟬鳴兮秋草腓。萍青兮水澈。葉落兮林稀。

翠爲蓋兮玳爲席。蘭爲室兮金作扉。水周兮曲堂。花交兮洞房。

()

虎旅皆成陣,龍騎盡能

()

魏世重雙丁,晉朝稱二陸。何如今兩到,復似凌寒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