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公望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本姓陸,名堅,漢族,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後過繼永嘉府(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劃歸蒼南縣)黃氏爲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號一峯、大癡道人。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爲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峯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

()

主要成就

  南宋山水畫之變,始於趙孟頫,成於黃公望,遂爲百代之師。繼趙孟頫之後,他徹底改變了南宋後期院畫陳陳相因的積習,開創了一代風貌。中國山水畫產生於晉和南朝末,至唐末五代達到一個高峯。北宋的山水畫基本上繼承李成、范寬等北方派畫風,南宋自始至終流行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水墨剛勁派畫風。元趙孟頫託古改制,主張摒棄南宋,仿效北宋,遠法晉唐。但趙的繪畫全面,風格也多變,其山水畫早期學晉唐,多青綠設色,後期宗法董、巨、李、郭,以水墨爲主。然無固定面貌。黃公望雖受趙的影響,但他專意於山水畫,且更多地着意於董、巨,水墨紛披,蒼率瀟灑,境界高曠,皆超出趙孟頫之上。他並把董、巨一派山水畫推向畫壇主流地位。董、巨的山水畫,本來不受人重視,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三家山水」指的是李成、關仝、范寬,評爲「才高出類……百代標程」。這裏沒有董、巨的地位。北宋後期米芾發現了董源畫的妙處,開始宣揚,但僅在南方引起部分文人的注視,以後便無反應。至元代,和趙孟頫同時的湯厚則以董源代關仝,謂「李成、范寬、董源,……三家照耀古今,爲百代師法」(《畫鑑》)。

  此時董源已爲三大家之一。至黃公望《寫山水訣》謂:「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董源的地位步步高昇,在黃公望眼中已居首位。他更以自己的實踐影響後人。至元末,董源的畫派已成爲中國山水畫的泰鬥。可以說,經過黃公望的努力,開拓了一個學董爲風的時代,使這個本來不大受人重視的畫派發揚光大,徹底變革了南宋院體的畫風。

  但也確實學過荊、關、李成。因當時董源的名氣還不如荊、關、李的名氣大,所以,大家都強調他學荊、關、李的一面。他自己既強調學董,也屢屢提到荊、關、李,恐怕也有趨向時尚的意思在內。後來論者只說他學董,乃是根據他們所見到的黃公望畫的實際加以陳述的,倒是更符合實際些。

  在元代,黃公望的畫名很高,當時著名文人的詩文集中常提到他的畫。「元四家」之一倪雲林《題黃子久畫》說:「本朝畫山林水石,高尚書之氣韻閒靜,趙榮祿之筆墨峻拔,黃子久之逸邁,王叔明之秀潤清新,其品第固自有甲、乙之分,然皆予斂衽無間言者。」(《清悶閣集》卷九)又說:「大癡畫格超凡俗,咫尺關河千裏遙。」(同上,卷八)鄭元佑《僑吳集》題黃公望山水雲:「荊關復生亦退避,獨有北苑董、營丘李,放出頭地差可耳。」善住《谷響集》亦謂:「黃公東海客,能畫逼荊關。」

人物生平

  黃公望是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畫家。字子久,號一峯道人,又號大癡道人,一說爲常熟(今江蘇省常熟市)人。本姓陸,名堅,幼年父母雙亡,族人將其過繼給永嘉州(今浙江溫州市)平陽縣(今屬蒼南縣)黃氏爲子,因改姓黃,名公望,字子久。其山水畫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髮,自創一格;創淺絳山水,畫風雄秀、簡逸、明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爲「元四家」(外三家爲吳鎮、王蒙、倪瓚)之首。元至元(1335年~1340年)中,浙西廉訪徐瑛闢爲書吏,被誣入獄,出獄後師事金月巖入全真道。曾住持萬壽宮,提點開元宮。後往來松江、杭州等地,賣卜爲生。晚年住於杭州筲箕泉,86歲時逝世。《道藏》收入金月巖編、黃公望傳《紙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祕訣》一卷,闡述全真派內丹原理和功法。

  一度曾以賣卜爲生。後參加了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紅塵。由於長期浪跡山川,開始對江河山川發生了興趣。爲了領略山川的情韻,他居常熟虞山時,經常觀察虞山的朝暮變幻的奇麗景色,得之於心,運之於筆。他的一些山水畫素材,就來自於這些山林勝處。他居松江時,觀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時,身上總是帶着皮囊,內置畫具,每見山中勝景,必取具展紙,摹寫下來。富春江北有大嶺山,公望晚年曾隱居於此,他以大嶺山爲師,曾畫有《富春大嶺圖》。紙本,水墨,縱33釐米,橫636.9釐米,開始創稿於至正七年(1347年),時斷時續,歷經數年,至正十年,他83歲,爲此圖作題時,尚未最後竣稿。此圖描繪富春江兩岸初秋景色,坡陀起伏,林巒深秀,筆墨紛披,蒼茫簡遠,是當時社會上摹本有
十餘種之多。到此本之前,但已被燒成兩段(後人分別名之《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現 《無用師卷》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剩山圖》藏於浙江博物館。

  黃公望雖學董源,但也確實學過荊浩、關仝、李成,因當時董源的名氣還不如荊、關、李的名氣大,所以,大家都強調他學荊、關、李的一面。他自己既強調學董,也屢屢提到荊、關、李,恐怕也有趨向時尚的意思在內。後來論者只說他學董,乃是根據他們所見到的黃公望畫的實際加以陳述的,倒是更符合實際些。

  傳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富春大嶺圖》、《溪山雨意圖》、《快雪時晴圖》、《九峯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九珠峯翠圖》、《水閣清幽圖》、《洞庭奇峯圖》等。

  黃公望曾做過小吏,因受累入獄,出獄後隱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書法,善詩詞、散曲,頗有成就,50歲後始畫山水,師法趙孟頫、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其畫注重師法造化,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峯、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 景。以書法中的草籀筆法入畫,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

  黃公望是否原是陸氏子,尚存疑。元明間的多數著作並無陸氏子之說,包括明寫本元人鍾嗣成《錄鬼簿》,僅元末明初黃巖陶宗儀所著《輟耕錄》持陸姓出繼黃姓之說。

黃公望的詩文

歙之山兮鬱巃嵷,突出欲墜劖青空。千枝萬蔓行蒼龍,嶔崟銳氣欲敵昆崙峯。

扶疏樸樕不足媲其靈秀兮,篬筤箘簬檀欒■矗竦竦生其中。

()

浩渺滄江數千裏,幾幅蒲帆掛秋水。曉風吹斷綠蘿煙,百疊青峯望中起。

梵王宮闕倚雲開,七級浮屠倒影來。山人久已謝朝市,日踞江頭百尺臺。

()

霜楓雨過錦光明,澗壑雲寒暝色生。信是兩翁忘世慮,相逢山水自多情。

()

遙山近山青欲滴,大木小木葉已疏。斜日疏篁無鳥雀,一灣溪水數函書。

()

荒山白石帶古木,箇中仍置子雲亭。硯坳疑有煙雲貯,時見青青落戶庭。

()

黿石磯頭宿雨晴,蛟峯祠下樹冥冥。一江春水浮官綠,千裏歸舟載客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