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別

南浦別朗讀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譯文:在南浦淒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注釋: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別:分別,別離。嫋嫋:吹拂,這裏形容西風吹拂。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譯文: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注釋:好去:放心前去。莫:不要。

南浦別注音

ㄋㄢˊ ㄆㄨˇ ㄑㄧ ㄑㄧ ㄅㄧㄝˊ , ㄒㄧ ㄈㄥ ㄋㄧㄠˇ ㄋㄧㄠˇ ㄑㄧㄡ 。

ㄧˊ ㄎㄢˋ ㄔㄤˊ ㄧˊ ㄉㄨㄢˋ , ㄏㄠˇ ㄑㄩˋ ㄇㄛˋ ㄏㄨㄟˊ ㄊㄡˊ 。

南浦別釋義

譯文

在南浦淒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註釋

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別:分別,別離。

嫋嫋(niǎo):吹拂,這裏形容西風吹拂。

好去:放心前去。

莫:不要。

南浦別賞析

  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是送別之處的代名詞,於是一見「南浦」,令人頓生離憂。而送別的時間,又正當「西風嫋嫋」的秋天。秋風蕭瑟,木葉飄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離愁。

  這裏「悽悽」、「嫋嫋」兩個疊字,用得傳神。前者形容內心的淒涼、愁苦;後者形容秋景的蕭瑟、黯淡。正由於送別時內心「悽悽」,故格外感覺秋風「嫋嫋」;而那如泣如訴的「嫋嫋」風聲,又更加烘託出離人肝腸寸斷的「悽悽」之情,兩者相生相襯。而且「悽」、「嫋」聲調低促,一經重疊,讀來格外令人迴腸嚥氣,與離人的心曲合拍。

  後二句寫得更是情意切切,纏綿悱惻。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最後分手,是送別的高潮。分手後,離人雖已登舟而去,但離人頻頻回過頭來,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動作,但此時此地,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從這個「看」字,讀者彷彿看到那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閃動的淚花。離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腸一斷」,湧起陣陣酸楚。詩人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詩人勸慰離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頭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細細咀嚼,卻意味深長。詩人並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精心刻畫了送別過程中最傳情的細節,其中的描寫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離人惜別的眼神,送別者親切又悲涼的話語,一般人都有親身體會,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絃,產生強烈的共鳴,給人深刻難忘的印象。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朗讀
()

猜你喜歡

老樹含春容,寒泉動幽響。念彼山中人,風露恣清賞。

()

廉吏今尤重,朝家詔舉頻。方看千裏駕,忽盡百年身。

職業憂勞甚,遊從笑語真。空令行路嘆,沒後見清貧。

()

耆舊已遼落,牀前拜德公。人餘柱下史,身是魯靈宮。

杞宋文何在,齊梁運易終。吾猶及型典,信見剖鴻濛。

()

安樂窩中春不虧,山翁出入小車兒。水邊平轉綠楊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強身歷四朝時。鳳凰樓下天津畔,仰面迎風倒載歸。

()

君去洞庭何處住,海門迢遞接東甌。湖田歲熟收粳稻,煙渚秋高弄釣舟。

漫說孔明無將略,早知若水是仙流。浮生萬事何時盡,都把閒情付白鷗。

()

坐久風吹綠綺寒,九天月照水精盤。
不思卻返沈潛去,爲惜春光一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