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橋感事

金橋感事朗讀

太行和雪疊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風。

飲馬早聞臨渭北,射鵰今欲過山東。

百年徒有伊川嘆,五利寧無魏絳功?

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

金橋感事注音

ㄊㄞˋ ㄒㄧㄥˊ ㄏㄢˋ ㄒㄩㄝˇ ㄉㄧㄝˊ ㄑㄧㄥˊ ㄎㄨㄥ , ㄦˋ ㄩㄝˋ ㄐㄧㄠ ㄩㄢˊ ㄕㄤˋ ㄕㄨㄛˋ ㄈㄥ 。

ㄧㄣˇ ㄇㄚˇ ㄗㄠˇ ㄨㄣˊ ㄌㄧㄣˊ ㄨㄟˋ ㄅㄟˇ , ㄕㄜˋ ㄉㄧㄠ ㄐㄧㄣ ㄩˋ ㄍㄨㄛˋ ㄕㄢ ㄉㄨㄥ 。

ㄅㄞˇ ㄋㄧㄢˊ ㄊㄨˊ ㄧㄡˇ ㄧ ㄔㄨㄢ ㄊㄢˋ , ㄨˇ ㄌㄧˋ ㄋㄧㄥˊ ㄨˊ ㄨㄟˋ ㄐㄧㄤˋ ㄍㄨㄥ ?

ㄖˋ ㄇㄨˋ ㄔㄤˊ ㄊㄧㄥˊ ㄓㄥˋ ㄔㄡˊ ㄐㄩㄝˊ , ㄞ ㄐㄧㄚ ㄧˋ ㄑㄩˇ ㄕㄨˋ ㄧㄢ ㄓㄨㄥ 。

金橋感事賞析

  詩一開頭就把太行山的景色寫得雄偉壯美:皚皚白雪覆蓋着巍巍太行,重巒疊嶂,高聳在晴朗的天空。紅日、白雪、藍天,色彩鮮明,宛若浮鵰。時令已是早春二月,莽莽郊原依然是北風狂舞,寒意料峭。一個「尚」字,用得極妙,寫出了詩人的心境和感觸。目之所見,體之所感,絲毫沒有春意。景色之美,氣候之寒,更襯出詩人心中的悲涼。兩句爲下面的「感事」,渲染了氣氛。

  頷、頸兩聯,一連串用了四個歷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政治形勢的認識和感嘆。

  「飲馬」,是用《左傳》故事。公元前579年,晉楚戰爭中,楚軍驕橫狂妄,揚言「飲馬於河(黃河)而歸」。這裏比喻李克用有「飲馬於河」的軍事野心。因爲李克用的軍隊,早在公元883年(中和三年)與黃巢作戰時,就已打進過帝都長安,故說「飲馬早聞臨渭北」。「射鵰」,用了北齊斛律光射落鵰鳥的故事。「鵰」是一種鷙鳥,猛健善飛,不易射得。這裏用斛律光的英勇善射,暗喻實力強大的李克用將要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山東」指太行山以東地區。這句是說李軍正蓄謀打過太行山。

  頸聯筆鋒一轉,由述古喻今進而抒感言懷。詩人沒有直抒胸臆,仍然是借用典故來表達。「百年」句用了周朝辛有的故事。周平王遷都洛陽時,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個披髮的人在野外祭祀。披髮是戎族的風俗習慣,辛有據此預言這地方必將淪爲戎人居住。辛有死後,戎人果然遷居於伊水之濱。詩人在藩鎮割據的混戰中,預感到唐王朝必將滅亡。他不可能直陳其事,但又不能不說,所以用辛有的典故,巧妙地抒發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辛有的預言生前無人理睬,死後卻備受讚歎,這根本沒有作用。肺腑之言,瀉於毫端。儘管個人不能挽狂瀾於既倒,但詩人仍希望皇上採用古時魏絳的方法,以期收到「五利」之功。魏絳是春秋時晉悼公的大夫。晉國所在地的山西,是個漢、戎雜居的地方,民族間經常發生戰爭。魏絳曾建議用「和戎」方式解決矛盾,他認爲「和戎」有「五利」,晉悼公採用了魏絳的主張,因此收到「修民事,田以時」的政治效果。這句,通過肯定魏絳,婉轉地批判了唐王朝這次對李克用的用兵。

  用典,是古典詩中常用的一種形象化的手法。一首詩中過多地用典,往往會弄得詩意晦澀難明。《金橋感事》雖連用數典,卻不覺難懂。詩人正是在曲折變化中,貼切地表達了難以直言之隱旨,把抽象的感情變得形象化、具體化了,題旨亦因之更爲突出、鮮明。

  尾聯:「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以情景交融之筆結束全詩。夕陽西沉,長亭遙對,哀笳一曲,戍煙四起,在這般戰亂淒涼的環境中,一位「驚時感事俱無奈」(見其《重陽日荊州作》)的詩人,獨自憂愁、感傷。胡笳,是一種樂器,可以表達喜怒哀樂等不同的感情。這裏用一「哀」字狀胡笳聲,不僅把客觀世界的聲音同詩人主觀世界的感情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且暗示着這次戰爭的失敗,必將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戍煙」,戍樓的烽煙,與在太平時節的繚繞炊煙全然不同,給人一種動亂不安的感覺。二句十四字,把情、景、事,聲、色、形,熔鑄於一爐,真是極盡精煉概括之能事。

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於唐昭宗天覆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後期,一個較前期更爲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後三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

吳融朗讀
()

猜你喜歡

萬松偃蹇插雲根,四面諸峯儘子孫。

日日飛煙雲霧斂,不妨掌上看乾坤。

()

衾中起臥兩惶惶,奈汝羈懷不可降。收作夢魂才一點,散於夜色復千方。

遙思矮屋空山裏,舊有斜窗斷燭光。今夜此光馳萬裏,迢迢來照鬢髯長。

()

溪行有深湍,山行無寸土。當暑踐炎石,似魚遊熱釜。

對嶺見深林,林深防猛虎。殺人飲其血,手把髑髏舞。

()

爭迎春色耐秋寒,開向人間歲月寬。嫩蕊澹煙籠木筆,細香清露滴銀盤。

繡成翠葉爲紋巧,蒂並叢花當友看。日日呼童階下掃,濃陰恰覆曲欄幹。

()

娶婦山中不肯留,會朝山下萬諸侯。

古人辛苦今誰信,只見清淮入海流。

()

杖策恣邀遊,相從在浚谷。洞口白雲生,天際巖如屋。

瀑布掛崖間,飛空作碧玉。長侶江流聲,還如煙霧簇。

幽人獲其趣,仰臥觀不足。採彼澗中蒲,泛觴石泉曲。

吹笙應空山,幽響恆相逐。往笑任所之,沿流攬秋菊。

共唱紫芝歌,遙慕綺與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