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與友人別

淮上與友人別朗讀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譯文:揚子江頭楊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楊花似雪漫天飛舞愁殺渡江人。

注釋: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江、揚州一帶的幹流,古稱揚子江。楊柳:「柳」與「留」諧音,表示挽留之意。楊花:柳絮。愁殺:愁緒滿懷。殺,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譯文:微風輕拂笛聲幽咽離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奔向西秦。

注釋:風笛:風中傳來的笛聲。離亭:驛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爲「離亭」。瀟湘:指今湖南一帶。秦:指當時的都城長安。在今陝西境內。

淮上與友人別注音

ㄧㄤˊ ㄗˇ ㄐㄧㄤ ㄊㄡˊ ㄧㄤˊ ㄌㄧㄡˇ ㄔㄨㄣ , ㄧㄤˊ ㄏㄨㄚ ㄔㄡˊ ㄕㄚ ㄉㄨˋ ㄐㄧㄤ ㄖㄣˊ 。

ㄕㄨˋ ㄕㄥ ㄈㄥ ㄉㄧˊ ㄌㄧˊ ㄊㄧㄥˊ ㄨㄢˇ , ㄐㄩㄣ ㄒㄧㄤˋ ㄒㄧㄠ ㄒㄧㄤ ㄨㄛˇ ㄒㄧㄤˋ ㄑㄧㄣˊ 。

淮上與友人別釋義

譯文

揚子江頭楊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楊花似雪漫天飛舞愁殺渡江人。

微風輕拂笛聲幽咽離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瀟湘我卻奔向西秦。

註釋

淮(huái)上:揚州。淮:淮水。

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江、揚州一帶的幹流,古稱揚子江。楊柳:「柳」與「留」諧音,表示挽留之意。

楊花:柳絮。愁殺:愁緒滿懷。殺,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風笛:風中傳來的笛聲。離亭:驛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爲「離亭」。

瀟湘(xiāo xiāng):指今湖南一帶。秦:指當時的都城長安。在今陝西境內。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鑑賞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

2、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848-849

淮上與友人別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參考資料:

1、劉學鍇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49-1350

淮上與友人別賞析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音樂性都大爲減弱。而鄭谷的這首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着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淡淡幾筆,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依依嫋嫋的柳絲,牽曳着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蕩的楊花,惹動着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裏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迴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吾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着別離的《折楊柳》。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詩到這裏,突然停止,富有韻味。

  這首詩有一個別開生面和富於情韻的結尾,使得它受到較高的評價。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嘆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疊,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鄭谷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閒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臺編》。 ...

鄭谷朗讀
()

猜你喜歡

夜來風雨,信天涯、一樣清明寒食。冶翠嬌紅渾見慣,夢裏鄉愁如織。

冢臥狐狸,灰飛蝴蝶,到處殘鵑泣。空城潮打,東邊淮月無色。

籬落一樹荊花,移栽何地,荏苒春消息。萬裏麻鞋三尺劍,吟望低垂頭白。

峽束灘危,城欹樓迥,霧滿江南北。哀猿斷續,爲餘啼破空寂。

()

中丞繡斧下青霄,十萬軍聲靜不囂。何限五原春草色,莫容代馬向秦驕。

()

淺深秋色看紅葉,高下人煙入翠微。

過嶺已憐雲滿{革登},穿林寧恨露沾衣。

自慚訪道來何晚,便好尋真去不歸。

本迕朝廷無補報,名山猶幸許相依。

()

海山作農農較苦,累級開畬燒宿莽。畬成得粟不償勞,歲晚空瓶誤飢鼠。

不如陳郎腹果然,日日閉門耕紙田。餘糧尚許餉遠客,植來時和南風篇。

()

夜長睡不著,起坐索衣添。莫道秋無信,涼颸已入檐。

()

此間良足樂,思蜀還瞿然。既戀善和書,亦念原氏阡。

以茲幾躊踷,孤負卜居萹。我家舊吟社,近在孤山前。

連劉諸高士,清風定有傳。重荷諸君意,爲續城東緣。

他時倘幾幸,得買陽羨田。不妨一歲中,來往三江間。

所憂二使君,遠飛不我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