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舊卒

河湟舊卒朗讀

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

譯文:青年時代就已經隨軍參加徵討河湟的邊防之戰,等到頭髮發白,邊境安定的時候才返回故鄉。

注釋:河湟:青海境內的二水匯合地區。河,黃河;湟,湟水。時清:指天下安定,沒有戰爭烽煙。

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

譯文:十萬將士如今生死難還,沒有幾個了。只剩下我吹着邊疆的曲子空對斜陽。

注釋: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還者甚少。邊曲:邊地的曲調。

河湟舊卒注音

ㄕㄠˋ ㄋㄧㄢˊ ㄙㄨㄟˊ ㄐㄧㄤ ㄊㄠˇ ㄏㄜˊ ㄏㄨㄤˊ , ㄊㄡˊ ㄅㄞˊ ㄕˊ ㄑㄧㄥ ㄈㄢˇ ㄍㄨˋ ㄒㄧㄤ 。

ㄕˊ ㄨㄢˋ ㄏㄢˋ ㄐㄩㄣ ㄌㄧㄥˊ ㄌㄨㄛˋ ㄐㄧㄣˋ , ㄉㄨˊ ㄔㄨㄟ ㄅㄧㄢ ㄑㄩˇ ㄒㄧㄤˋ ㄘㄢˊ ㄧㄤˊ 。

河湟舊卒釋義

譯文

青年時代就已經隨軍參加徵討河湟的邊防之戰,等到頭髮發白,邊境安定的時候才返回故鄉。

十萬將士如今生死難還,沒有幾個了。只剩下我吹着邊疆的曲子空對斜陽。

註釋

河湟:青海境內的二水匯合地區。河,黃河;湟,湟水。

時清:指天下安定,沒有戰爭烽煙。

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還者甚少。

邊曲:邊地的曲調。

河湟舊卒創作背景

  河湟地區是唐與吐蕃交戰之地,連年交戰,使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大中五年(851),張義潮率兵徹底收復河湟地區,詩中老兵即其中一員。此詩寫年老的戍卒在獲準返鄉時,想起覆沒的十萬唐軍,獨自對着殘陽吹起邊曲的淒涼情景。

參考資料:

1、唐詩觀止編委會.唐詩觀止.北京:學林出版社,2015:106

河湟舊卒賞析

  湟水源出青海,東流入甘肅與黃河匯合。湟水流域及與黃河合流的一帶地方稱「河湟」。詩中「河湟」指吐蕃統治者從唐肅宗以來所侵佔的河西隴右之地。公元849年(宣宗大中三年),吐蕃以秦、原、安樂三州及右門等七關歸唐;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張義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獻圖籍,於是河湟之地盡復。近百年間的戰爭給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詩所寫的「河湟舊卒」,就是當時久戍倖存的一個老兵。詩通過這個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個動亂時代。

  此詩敘事簡淡,筆調亦閒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時窮盡。首句言「隨將討河湟」似乎還帶點豪氣;次句說「時清返故鄉」似乎頗爲慶幸;在三句所謂「十萬漢軍零落盡」的背景下尤見生還之難能,似乎更可慶幸。末了集中爲人物造象,那老兵在黃昏時分吹笛,似乎還很悠閒自得呢。

  以上說的都是「似乎」如此,當讀者細玩詩意卻會發現全不如此。通篇詩字裏行間、尤其是「獨吹邊曲向殘陽」的圖景中,流露出一種深沉的哀傷。「殘陽」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對一位「頭白」老人來說,那幾乎是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的一個象徵。一個「獨」字又交代了這個老人目前處境,暗示出他從軍後家園所發生的重大變故,使得他垂老無家。這個字幾乎抵得上古詩《十五從軍徵》的全部內容:少小從軍,及老始歸,而園廬蒿藜,身陷窮獨之境。從「少年」到「頭白」,多少年的殷切盼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畢竟是生還了,而更多的邊兵有着更其悲慘的命運,他們暴骨沙場,是永遠回不到家園了。「十萬漢軍零落盡」,就從側面落筆,反映了唐代人民爲戰爭付出的慘重代價,這層意思卻是《十五從軍徵》所沒有的,它使此絕句所表達的內容更見深廣。這層意思通過倖存者的傷悼來表現,更加耐人玩味。而這傷悼沒明說出,是通過「獨吹邊曲」四字見出的。邊庭的樂曲,足以勾起徵戍者的別恨、鄉思,他多年來該是早已聽膩了。既已生還故鄉,似不當更吹。卻偏要吹,可見舊恨未消。這大約是回家後失望無聊情緒的自然流露。他西向邊庭(「向殘陽」)而吹之,又當飽含對於棄骨邊地的故人、戰友的深切懷念,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萬漢軍零落盡」,而倖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則「時清」二字也值得玩味了,那是應加上引號的。

  可見此詩句意深婉,題旨與《十五從軍徵》相近而手法相遠。古詩鋪述豐富詳盡,其用意與好處都易看出;而「作絕句必須涵括一切,籠罩萬有,着墨不多,而蓄意無盡,然後可謂之能手,比古詩當然爲難」(陶明濬《詩說雜記》),此詩即以含蓄手法抒情,從淡語中見深旨,故能短語長事,愈讀愈有味。

張喬

(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

張喬朗讀
()

猜你喜歡

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

問明鏡非臺,菩提非樹,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後世評。

且收拾,話英雄兒女,先敘閒情。

風雷意氣崢嶸。

輕拂了寒霜嫵媚生。

嘆佳人絕代,白頭未老,百年一諾,不負心盟。

短鋤栽花,長詩佐酒,詩酒年年總憶卿。

天山上,看龍蛇筆走,墨潑南溟。

()

晝讀兵書夜枕戈,少年猛士出三河。

乘時欲取封侯印,可奈天驕力請和。

()

釣石起千仞,滄波一掌平。伊人垂釣處,月白更江清。

()

地上春色生,眼前詩彩明。手攜片寶月,言是高僧名。
溪轉萬曲心,水流千裏聲。飛鳴向誰去,江鴻弟與兄。

()

霜重梧桐葉漸飛,淺黃欺綠上荷衣。

鱸肥江上秋將晚,酒熟山中客未歸。

鄉夢夜長雞唱早,故人書遠雁來稀。

黃花兩負東籬約,空對西風賦《式微》。

()

雲扃息遊彩,漢渚起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