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無渡河

公無渡河朗讀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裏觸龍門。

譯文:黃河之水從西而來,它決開崑崙,咆哮萬裏,衝擊着龍門。

注釋:崑崙:崑崙山。龍門:即龍門山,在今陝西韓城東北五十裏,黃河流經其間。

波滔天,堯咨嗟。

譯文:堯帝曾經爲這滔天的洪水,發出過慨嘆。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譯文:大禹也爲治理這氾濫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顧幼兒的啼哭,毅然別家出走。

注釋: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諱,改「治」爲「理」。窺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譯文:在治水的日子裏,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勤勞爲公。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復了男耕女織的太平生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

譯文:雖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風沙的禍患。

注釋:風沙:此句的意思是水雖不至於有滔天之禍,仍有風沙之害。

被髮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爲。

譯文:古時有一個狂夫,他披頭散髮大清早便衝出門去,要徒步渡河。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譯文:別人只是在一旁看熱鬧,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後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裏跳。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譯文:猛虎雖可縛,大河卻不可渡,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屍首隨波逐流,漂至大海。

注釋:憑:徒步渡過河流。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

譯文:被那白齒如山的長鯨所吞食。

箜篌所悲竟不還。

譯文:其妻彈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來了。

公無渡河注音

ㄏㄨㄤˊ ㄏㄜˊ ㄒㄧ˙ ㄌㄞˊ ㄐㄩㄝˊ ㄎㄨㄣ ㄌㄨㄣˊ , ㄆㄠˊ ㄒㄧㄠ ㄨㄢˋ ㄌㄧˇ ㄔㄨˋ ㄌㄨㄥˊ ㄇㄣˊ 。

ㄆㄛ ㄊㄠ ㄊㄧㄢ , ㄧㄠˊ ㄗ ㄐㄧㄝ 。

ㄉㄚˋ ㄩˇ ㄌㄧˇ ㄅㄞˇ ㄔㄨㄢ , ㄦˊ ㄊㄧˊ ㄅㄨˊ ㄎㄨㄟ ㄐㄧㄚ 。

ㄕㄚ ㄊㄨㄢ ㄧㄣ ㄏㄨㄥˊ ㄕㄨㄟˇ , ㄐㄧㄡˇ ㄓㄡ ㄕˇ ㄘㄢˊ ㄇㄚˊ 。

ㄑㄧˊ ㄏㄞˋ ㄋㄞˇ ㄑㄩˋ , ㄇㄤˊ ㄖㄢˊ ㄈㄥ ㄕㄚ 。

ㄆㄧ ㄈㄚˇ ㄓ ㄙㄡˇ ㄎㄨㄤˊ ㄦˊ ㄔ , ㄑㄧㄥ ㄔㄣˊ ㄌㄧㄣˊ ㄌㄧㄡˊ ㄩˋ ㄒㄧ 爲。

ㄆㄤˊ ㄖㄣˊ ㄅㄨˋ ㄒㄧˊ ㄑㄧ ㄓˇ ㄓ , ㄍㄨㄥ ㄨˊ ㄉㄨˋ ㄏㄜˊ ㄎㄨˇ ㄉㄨˋ ㄓ 。

ㄏㄨˇ ㄎㄜˇ ㄅㄛˊ , ㄏㄜˊ ㄋㄢˊ ㄆㄧㄥˊ , ㄍㄨㄥ ㄍㄨㄛˇ ㄋㄧˋ ㄙˇ ㄌㄧㄡˊ ㄏㄞˇ ㄇㄟˊ 。

ㄧㄡˇ ㄔㄤˊ ㄐㄧㄥ ㄅㄞˊ ㄔˇ ㄖㄨㄛˋ ㄒㄩㄝˇ ㄕㄢ , ㄍㄨㄥ ㄏㄨ ㄍㄨㄥ ㄏㄨ ㄍㄨㄚˋ ㄐㄩㄢˋ ㄩˊ ㄑㄧˊ ㄐㄧㄢ 。

ㄎㄨㄥ ㄏㄡˊ ㄙㄨㄛˇ ㄅㄟ ㄐㄧㄥˋ ㄅㄨˊ ㄏㄞˊ 。

公無渡河釋義

譯文

黃河之水從西而來,它決開崑崙,咆哮萬裏,衝擊着龍門。

堯帝曾經爲這滔天的洪水,發出過慨嘆。

大禹也爲治理這氾濫百川的沮天洪水,不顧幼兒的啼哭,毅然別家出走。

在治水的日子裏,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一心勤勞爲公。這才治住了洪水,使天下人民恢復了男耕女織的太平生活。

雖然消除了水害,但是留下了風沙的禍患。

古時有一個狂夫,他披頭散髮大清早便衝出門去,要徒步渡河。

別人只是在一旁看熱鬧,只有他的妻子前去阻止他,在後面喊着要他不要渡河,可是他偏要向河裏跳。

猛虎雖可縛,大河卻不可渡,這位狂夫果然被水所溺,其屍首隨波逐流,漂至大海。

被那白齒如山的長鯨所吞食。

其妻彈着箜篌唱着悲歌,可惜她的丈失再也回不來了。

註釋

崑崙:崑崙山。

龍門:即龍門山,在今陝西韓城東北五十裏,黃河流經其間。

理:即治理,唐人避唐高宗諱,改「治」爲「理」。

窺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風沙,此句的意思是水雖不至於有滔天之禍,仍有風沙之害。

憑:徒步渡過河流。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5-57

公無渡河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作年難以考證。大多數人認爲此詩作於安祿山反叛前,李白去幽州(北京)自費偵探的時候。也有人認爲可能寫在永王李璘被平叛以後,當永王使韋子春帶着五百兩黃金來三請李白下山的時候。

參考資料:

1、潘嘯龍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30-132

公無渡河賞析

  李白的這首《公無渡河》開篇就將巨筆伸向了蒼茫遼遠的往古——“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裏觸龍門”!詩中以突兀驚呼之語,寫它在霎那間沖決力量和氣勢的象徵——橫亙天地的崑崙山;隨即挾着雷鳴般的“咆哮”,直撞“萬裏”之外的“龍門”(今山西河津縣西北)。詩人只寥寥兩筆,就在“崑崙”、“龍門”的震盪聲中,展現了“西來”黃河的無限聲威。“波滔天,堯咨嗟”!滔天巨浪吞噬了無數生民,茫茫荒古,頓時充斥了帝堯放勳的浩然嘆息:因爲詩中用的是三言短句,這嘆息之音,聽來便愈加激切。

  於是,“大禹”出現了。大禹治水的神話傳說,本可以激發詩人的許多奇思。但此節重在描述黃河,故詩中僅以“大禹理百川”四句帶過,以表現桀驁狂暴的洪水在這位英雄腳下的馴服。然而,在“殺湍堙洪水”的近景上,詩人添了幾聲大禹之子“兒啼”,“兒啼不歸家”,寥寥五個字就使一位爲公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風貌,由此躍然紙上。黃河的荒古之害從此驅除,但它的浪波在洶湧歸道之際,卻在兩岸留下了“茫然風沙”!以上一節從荒古的河害,寫到滔天洪水的平治。不僅展現了黃河那西“決崑崙”、東“觸龍門”的雄奇之境,更讓讀者從它“波滔天”的歷史危害中,領略了它所獨具的狂暴肆虐之性。爲下文作足了鋪墊。而今,那白髮之叟,竟想“憑河”(涉水渡河)而渡,難道就不怕被它吞沒?

  詩之後一節,正以極大的困惑,向悲劇主人公發出了呼喊:“被髮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爲?”這呼喊彷彿是“狂夫”之妻的陡然驚呼!因爲詩人緊接狂夫“臨流”之後,就急速推出了那位“旁人不惜妻止之”的深情妻子。於是,全詩的情景發生了驚人的突變:在轟然震盪的浪濤聲中,詩人自身隱去了,眼前只留下了一位悲慟而歌的蓬髮婦人:“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水邊)。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詩中以誇張的筆墨,痛歌狂叟的溺死浪波,終於作了巨若“雪山”的鯨齒冤魂。這景象是恐怖的。何況又從“援箜篌而歌”的狂夫之妻的慟哭聲中寫來,更覺有一種天旋地轉、惻怛號泣之悲。那“公乎!公乎”的呼叫,聲聲震顫在讀者耳邊,實在令人不忍卒聽。結尾詩人陡變雙行體爲單行,似乎被悲憤籠罩,無以復言,便擲筆而嘆:“箜篌所悲竟不還!”全詩就這樣結束了。黃河的裂岸濤浪卻還在洶湧,“狂夫”之妻的惻怛號泣還壓過浪波,在長天下回蕩!

  從詩中對黃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頗有象徵意味;至於“白齒若雪山”的“長鯨”,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倘說它是對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亂的隱喻(如《北上行》一詩,即以“奔鯨夾黃河”喻安祿山之亂軍),那麼“臨流”“憑河”的“披髮之叟”又喻指誰?或者這只是一首抒寫《公無渡河》“本事”的悲歌,並無其它寄寓之情?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經過李白的再創造,帶有了更強烈的悲劇色彩。那位“狂而癡”的披髮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麼。其中未嘗沒有詩人執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中。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朗讀
()

猜你喜歡

行學非真道,徒勞神與軀。千裏尋月影,終是枉工夫。

不悟緣聲色,當今學者疏。但看起滅處,此個是真如。

()

不爲鱸魚憶故鄉,只緣心事近重陽。

鬢絲添得三分白,空被黃花笑一場。

()

千古一碑得人愛,來書碑後幾前輩。相頡頏甚曾不饒,自混融之了無礙。

太平天子狃開元,馴致馬嵬悔何逮。桑陰未徙宗廟安,儲皇功豈不雲倍。

君父恩重臣子輕,功至彌天皆分內。靈武猶言權濟經,京師何忍小間大。

南內起居不遑安,西宮晨夕無聊賴。不沒其實豫章公,言者無罪聞足戒。

元結但持歸美心,爲尊者諱誰獨怪。歸美爲頌刺爲雅,四詩義各有攸在。

一出春秋雅頌中,兩忘人我是非外。朅來獨招莫逆魂,尊中有酒聊一酹。

垂去更解未艾紛,石上有壁聊一疥。

()

來自丁香國,還應世所稀。

叢生盛枝葉,亂結罥中衣。

冷艷瓊爲色,低枝翠作圍。

蔓連疑鎖骨,時見玉塵飛。

()

爺孃養女兒,但教學針線。許嫁前溪郎,十五不相見。

()

三十年前手自移,眼看一本作千枝。翠翹紅萼東牆下,幾爲貧交入夢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