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羣玉

李羣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縣仙眠洲有古蹟「水竹居」,舊志記爲「李羣玉讀書處」。李羣玉極有詩才,他「居住沅湘,崇師屈宋」,詩寫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羣玉傳》稱其詩「詩筆妍麗,才力遒健」。關於他的生平,據《全唐詩·李羣玉小傳》載,早年杜牧遊澧時,勸他參加科舉考試,並作詩《送李羣玉赴舉》,.但他「一上而止」。後來,宰相裴休視察湖南,鄭重邀請李羣玉再作詩詞。他「徒步負琴,遠至輦下」,進京向皇帝奉獻自己的詩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覽」其詩,稱讚「所進詩歌,異常高雅」,並賜以「錦彩器物」,「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迴歸故裏,死後追賜進士及第。

()

軼事典故

  李羣玉解去天祿的職務後,迴歸涔陽,經過二妃廟,題詩二首:「小孤洲的北面浦雲邊上,二妃的裝束還像從前一樣完好。寂寂春色中荒涼的古廟對着長江,萋萋荒草裏只有一無字的古老碑碣。春風吹拂墓地芳草,夕陽落入深山,杜鵑聲聲啼哭。仍像皺眉望着舜帝出巡青青的九疑山就在湘水那邊。」又寫道:「黃陵廟前面的莎草欣欣向榮,黃陵女兒紅裙嶄新。輕舟小槳隨歌遠去,山水遙遠愁壞了人。」以後又題詩:「黃陵廟前春天已去了,子規在松風中悲啼至流出血來,不知道魂靈落在哪裏,好似在秋天的行雲之中。」李羣玉自認爲第二篇,春去很快到了秋來有些不妥,猶豫着想改一改。眼前便出現了兩個女郎,她們說:「我們是娥皇、女英,兩年以後,會和你有一番男女交往。」李羣玉就記住她們說的話。一會兒兩個身影消失了。於是李羣玉對着神像施禮後也走了。重新度過湖嶺,到達潯陽。太守段成式一向和李羣玉是作詩飲酒的朋友,李羣玉就詳細說了這件事。段成式於是開玩笑說:「想不到你還是虞舜的闢陽侯。」李羣玉題詩後二年,就死在洪州。段成式就寫詩哭悼他的朋友:「飲酒作詩三十年,縱橫紛亂世上喧鬧。醒時不要像彌衡那樣死去,笑傲所有的公侯而後命歸九泉。」又說:「再話黃陵往事,都被光陰催走,到老沒有兒女之累,誰去哭送他呢?」

  澧縣城出南門,順澧水河往東走五華裏的二聖灘上,有一座八方七層,十多丈高的石塔,那就是有名的澧州蜚雲塔。這塔做工精巧,樣子嚇人子漂亮,每一層都鵰着蠻多石多漢,哭的鬧的喊的叫的,各種樣子都有,簡直跟活人差不多。見過這塔的人,都說它爲澧州增添了風採。
提起蜚雲塔,人們都說它和唐朝大詩人吏部尚書李羣玉有關係。

  李羣玉是澧州城裏的人。他自幼好學,聰明過人。城南的仙眠洲和伏牛山,都是他讀過書、習過文的地方。後來他當了大官,也不忘記家鄉父老。有一年,澧州遭了大水,壞了年成。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不屑說,一想起年年要交的官稅錢糧,個個都急得淚水雙流。

  李羣玉知道了這件事,真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着。有一天,皇上出京巡查,來到澧州。他忽然想出一個巧妙辦法,悄悄地鑽進廁所裏,用蜜糧寫下了「湖南澧州錢糧可免。」八個大字。沒過多久,成千上萬的蒼蠅聞到蜜糖味,在那八個字上歇滿了。碰巧皇上進廁所小便,看見那些蒼蠅排成的字樣,不覺十分奇怪,隨口應道:「湖南澧州,錢糧可免」。哪曉得李羣玉在旁邊等着,皇上剛唸完,他就當聖旨往下傳了。皇上呢,坐了好多年位,看見蒼蠅排字還是頭一回,以爲是天老爺的意思,也就答應了。這樣,澧州的官稅錢糧,就從此免除了。

  李羣玉告老還鄉,死在家鄉以後,澧州人都特別想念他,留戀他,特地請來風水先生,要爲他選個好葬地,來世也做大官,保佑澧州的百姓。

  風水先生看了很多地方,最後吩咐把李羣玉葬在澧州城東兩裏多的澧水河灘上。墳葬好了,

  風水先生當着衆人念道:「貴人葬灘前,澧州風水現,五裏三進士,隔河兩狀元,還有三鬥六長芝麻官哩!」
說來也真奇怪,李羣玉安葬的當天晚上,好多人都看見一對金鴨子寶光四射,對着他的墳墓拍翅點頭,叫得特別歡。於是,大家就把這灘叫做金鴨灘,都說李羣玉葬到了有福脈的風水寶地。

  隔不多久,朝中八府巡按白大人要巡視湖南、湖北。這白大人是解元出身,湖北孝感縣白家莊人。來湖南以前,先看望過他的母親。他的母親要求兒子到澧州後,必須找到李羣玉的墳墓,雙膝下跪,誠心三拜。白大人搞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他的母親對他說:「兒呀!沒有李羣玉,也就沒有你。」原來,李羣玉十八歲時上京趕考,路經白家莊時,白大人的母親正是二八芳齡,在家守寡,一心想竊脈傳後。這時她暗暗看中了李羣玉。李羣玉對上京考中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的」,對男女色情的事不感興趣,只是提筆寫了小小的「過脈」二字,用手遞了過去,在寡婦的手心上輕輕地拍了幾下。大概是天意的安排,寡婦從此懷孕了,不久生下了白大人。男人不能摸女人手心的話,而今還有人在說呢。

  白大人來到澧州,查訪了州府民情,沒有祭掃李羣玉的墳墓,卻來到了新修的盤山廟前。還沒等他下轎,突然一陣旋渦風平地吹起,卷落了他的轎頂。他下次出轎來,四下觀看,只見李羣玉墳墓那一方金光四射,亮通通的。當他問明白那就是金鴨灘時,眼前現出了一行行的金字。白大人仔細一看,那些字原來是一首詩:「白大人白了白,白得不明白,雖是白家子,實爲李家脈。」這一下,可把白大人惹怒了,他轉身察看了澧州地勢,連忙下令在李羣玉墳墓的上遊修理工了一個文良制。並說:「修起文良制,治死金鴨灘。」自此,水流迂迴,金鴨灘也逐漸消失。澧州人民的日子也一天也一天地苦起來了。

  爲了讓老百姓再過上好日子,安居樂業,澧州人時刻都想恢復澧州的風水。到了明朝末年,有人出了一個主意,提出要修寶塔,鎮河妖,截住澧州風水。地點就選在金鴨灘下面的二聖灘上。寶塔剛剛只修了三層,就因爲老百姓飯都吃不飽停止了。直到清朝時才接着修起來。這座寶塔就是「蜚雲塔」。

李羣玉的詩文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

()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

一條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蘿洞口煙。

十裏暗流聲不斷,行人頭上過潺湲。

()

曾留宋玉舊衣裳,惹得巫山夢裏香。

雲雨無情難管領,任他別嫁楚襄王。

()

桂水依舊綠,佳人本不還。只應隨暮雨,飛入九疑山。

()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在君塘下種,埋沒任春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