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張衡(78-139),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文學家、學者,在漢朝官至尚書,爲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爲「張衡星」。

()

主要成就

  張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學家。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學、地震學、機械技術、數學乃至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有兩項最重要的工作——著《靈憲》,作渾天儀。此外,在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

  《靈憲》是張衡有關天文學的一篇代表作,全面體現了張衡在天文學上的成就和發展。原文被《後漢書·天文志》劉昭注所徵引而傳世。文中介紹的天文學要點如下:

  他認爲宇宙是無限的,天體的運行是有規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蝕起因於地遮日光,月繞地行且有升降。他認識到太陽運行(應是地球公轉)的某些規律,正確解釋了冬季夜長、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晝夜等時的起因。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見到的星有2500個,與今人所知略近。他經過對某些天體運轉情況的觀測,得出一周天爲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結論,與近世所測地球繞日一週歷時365天5小時48分46秒的數值相差無幾。

人物生平

博通經籍
  張衡的家族世代爲當地的大姓。他的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爲聖童,曾把家傳餘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劉秀登基後張堪被任命爲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益州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被拜爲漁陽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後在他的任期內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歌頌他說:「張君爲政,樂不可支。」張堪爲官清廉。伐蜀時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在奉調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少年時便會做文章。16歲以後曾離開家鄉到外地遊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帶)地區。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了東漢都城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後來著名的學者崔瑗,與他結爲摯友。張衡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了六藝的道理,而且還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等。但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還在詩歌、辭賦、散文上,儘管他才高於世,卻沒有驕傲之情。平常從容淡泊,不喜歡與俗人相交。

步入仕途
  漢和帝永元(89年—105年)年間,張衡被推舉爲孝廉,但他沒有接受,公府幾次徵召也不到。當時,國家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沒有不奢侈過度的。張衡於是仿照班固的《兩都賦》,殫精竭思十年,才作成《二京賦》,用以諷諫朝廷。大將軍鄧騭欣賞張衡的才華,多次徵召他,張衡都不應命。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八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

職掌太史
  張衡擅長機械,特別用心於天文、陰陽、歷算。平常喜愛揚雄的《太玄經》,對崔瑗說:「我看《太玄》,才知道子雲(揚雄字)妙極道數,可與《五經》相比,不僅僅是傳記一類,使人論辯陰陽之事,漢朝得天下二百年來的書啊。再二百年,《太玄經》就會衰微嗎?因爲作者的命運必顯一世,這是當然之符驗。漢朝四百年之際,《玄》學還要興起來的呢。」漢安帝早就聽說張衡善術學,公元111年(永初五年),張衡被朝廷公車特徵進京,被拜爲郎中,再升任太史令。於是研究陰陽,精通天文曆法,製作渾天儀,著有《靈憲》、《算罔論》,寫得較爲詳細明白。雖然在漢順帝即位初年再調動它職,但後來又任太史令,張衡任此職前後達14年之久。他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在這一階段裏完成的。

  張衡不慕當世的功名富貴,擔任官職,往往多年都不得遷升。自從離開史官的職務五年後,又回到原職。於是設客問體,作《應問》來表明自己的心跡。當時,政事漸衰,宦官幹政。張衡於是上疏陳事,勸諫順帝。

外出國相
  公元133年(陽嘉二年),張衡升任侍中,順帝任用他在自己身邊對國家的政事提出意見。順帝曾詢問張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們害怕他說自己的壞話,都用眼睛瞪着他,張衡便用一些不易捉摸的話回答後出來了。但宦官還是擔心張衡以後會成爲他們的禍害,於是羣起毀謗張衡。張衡常想着如何立身行事。認爲吉兇禍福,幽暗深微,不易明白,於是作《思玄賦》,以表達和寄託自己的情志。

  公元136年(永和元年),張衡被外調任河間王劉政的國相。劉政驕奢淫逸,不遵法紀;又有不少豪強之徒,糾集在一起做亂。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打擊豪強,暗中探得奸黨名姓,一時收捕,上下肅然,他爲政以清廉著稱。任職三年後,張衡上書請求辭職歸家,被徵召拜爲尚書。

  公元139年(永和四年),張衡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公元1009年(宋徽宗大觀三年),張衡因算學方面的成就被北宋追封爲西鄂伯。

  後世稱張衡爲「木聖」科聖)。爲了紀念張衡的功績,聯合國天文組織於1970年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爲「張衡環形山」,又於1977年將小行星1802命名爲「張衡星」,2003年,國際小行星中心爲紀念張衡及其誕生地河南南陽,將小行星9092命名爲「南陽星」。

張衡的詩文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鶬鶊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

  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爲吉兇倚伏,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其辭曰:

  仰先哲之玄訓兮,雖彌高其弗違。匪仁裏其焉宅兮,匪義跡其焉追?潛服膺以永靚兮,綿日月而不衰。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貞節。竦餘身而順止兮,遵繩墨而不跌。志團團以應懸兮,誠心固其如結。旌性行以制佩兮,佩夜光與瓊枝。纗幽蘭之秋華兮,又綴之以江離。美襞積以酷裂兮,允塵邈而難虧。既姱麗而鮮雙兮,非是時之攸珍。奮餘榮而莫見兮,播餘香而莫聞。幽獨守此仄陋兮,敢怠遑而舍勤?幸二八之遌虞兮,喜傅說之生殷。尚前良之遺風兮,恫後辰而無及。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稀合。

()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

  有馮虛公子者,心侈體忲,雅好博古,學乎舊史氏,是以多識前代之載。言於安處先生曰: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此牽乎天者也。處沃土則逸,處瘠土則勞,此係乎地者也。慘則鮮於歡,勞則褊於惠,能違之者寡矣。小必有之,大亦宜然。故帝者因天地以致化,兆人承上教以成俗,化俗之本,有與推移,何以核諸?秦據雍而強,周即豫而弱,高祖都西而泰,光武處東而約,政之興衰,恆由此作。先生獨不見西京之事歟?請爲吾子陳之。

  漢氏初都,在渭之涘,秦裏其朔,實爲咸陽。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綴以二華,巨靈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右有隴坻之隘,隔閡華戎,岐梁汧雍,陳寶鳴雞在焉。於前終南太一,隆崛崔萃,隱轔鬱律,連岡乎嶓冢,抱杜含戶,欱灃吐鎬,爰有藍田珍玉,是之自出。於後則高陵平原,據渭踞涇,澶漫靡迤,作鎮於近。其遠則九嵕甘泉,涸陰冱寒,日北至而含凍,此焉清暑。爾乃廣衍沃野,厥田上上,實爲地之奧區神皋。昔者,大帝說秦穆公而覲之,饗以鈞天廣樂。帝有醉焉,乃爲金策,錫用此土,而翦諸鶉首。是時也,併爲強國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豈不詭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