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寄王卿

登樓寄王卿朗讀

踏閣攀林恨不同,楚雲滄海思無窮。

譯文:登上樓閣觀景,攀上叢林覽勝,只恨當年和我一起攜手登樓,相約上山的王卿已經遠去多時,景同而人已無。

注釋:樓:指滁州北樓。王卿:詩人的朋友。卿:是對人的尊稱或朋友間的親切稱呼。閣:險峻處架木通行的小路。恨不同:恨不能共同踏閣。楚雲滄海:指詩人在楚地,而王卿在海濱。

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

譯文:面對着蒼茫天空,滔滔大海,引起我無限情思。秋風吹拂的山下,傳來斷斷續續的砧杵聲。極目遠眺,荊榛樹叢莽莽一片,一望無際,幾乎塞滿了全郡的每一處。

注釋:數家:極言人煙寥落。砧杵:搗衣所用的工具。這裏是砧杵聲,指代秋聲。

登樓寄王卿注音

ㄊㄚˋ ㄍㄜˊ ㄆㄢ ㄌㄧㄣˊ ㄏㄣˋ ㄅㄨˋ ㄊㄨㄥˊ , ㄔㄨˇ ㄩㄣˊ ㄘㄤ ㄏㄞˇ ㄙ ㄨˊ ㄑㄩㄥˊ 。

ㄕㄨˋ ㄐㄧㄚ ㄓㄣ ㄔㄨˇ ㄑㄧㄡ ㄕㄢ ㄒㄧㄚˋ , ㄧ ㄐㄩㄣˋ ㄐㄧㄥ ㄓㄣ ㄏㄢˊ ㄩˇ ㄓㄨㄥ 。

登樓寄王卿釋義

譯文

登上樓閣觀景,攀上叢林覽勝,只恨當年和我一起攜手登樓,相約上山的王卿已經遠去多時,景同而人已無。

面對着蒼茫天空,滔滔大海,引起我無限情思。秋風吹拂的山下,傳來斷斷續續的砧杵聲。極目遠眺,荊榛樹叢莽莽一片,一望無際,幾乎塞滿了全郡的每一處。

註釋

樓:指滁州北樓。

王卿:詩人的朋友。卿:是對人的尊稱或朋友間的親切稱呼。

閣:險峻處架木通行的小路。

恨不同:恨不能共同踏閣。

楚雲滄海:指詩人在楚地,而王卿在海濱。

數家:極言人煙寥落。

砧(zhēn)杵(chǔ):搗衣所用的工具。這裏是砧杵聲,指代秋聲。

參考資料:

1、姬沈育選注 .大唐詩作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05.07 :第174頁

登樓寄王卿創作背景

  詩人與王卿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賦詩抒懷,後來南北一方,詩人對他非常掛念。一個天高氣爽的秋日,詩人獨自攀山登樓,目睹四野一片荒涼景象,感慨萬千,不由想起以往與王卿一同登高望遠的情景,於是下了這首七絕。

參考資料:

1、林力 肖劍主編.唐詩鑑賞大典 (上、中、下冊) :長徵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1版 :第870-871頁

登樓寄王卿賞析

  開頭兩句開門見山,將離愁別恨和盤託出,而在用筆上,卻又有委婉曲折之妙。一、二兩句採用的都是節奏比較和緩的「二二三」的句式:「踏閣—攀林—恨不同,楚雲—滄海—思無窮」。在這裏,意義單位與音韻單位是完全一致的,每句七個字,一波而三折,節奏上較之三、四句的「四三」句式,「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顯然有緩急的不同。句中的自對,也使這兩句的節奏變得徐緩。「踏閣」與「攀林」,「楚雲」與「滄海」,分別在句中形成自對。朗讀或默誦時,在對偶成分之間自然要有略長的停頓,使整個七字句進一步顯得從容不迫。所以,儘管詩人的感情是強烈的,而在表現上卻又不是一瀉無餘的,它流蕩在舒徐的節律之中,給讀者以離恨綿綿、愁思茫茫的感覺。

  三、四句承一、二句而來,是「恨不同」與「思無窮」的形象的展示。在前兩句中,詩人用充滿感情的聲音歌唱;到這後兩句,寫法頓變,用似乎冷漠的筆調隨意點染了一幅煙雨茫茫的圖畫。粗粗看去,不免感到突兀費解;細細想來,又覺得惟有這釋寫,才靜隋真景切、恰到好處地表現出登樓懷友這一主題。

  第三句秋風裏傳來「數家」零零落落的砧杵聲,表現了五代南唐李煜《搗練子》「斷續寒砧斷續風」的意境。「秋山下」,點明節令並交代「數家砧杵」的地點。「秋山」的景色也是蕭索的。全句主要寫聽覺,同時也是詩人見到的頗爲冷清的秋景的一角。最後一句着重寫極目遠望所見的景象。用「一郡」形容「荊榛」,幾乎塞滿了全郡。而「寒雨中」三字,又給「一郡荊榛」平添了一道雨絲織成的垂簾,使整個畫面越發顯得迷離恍惚。這一句主要訴諸視覺,而在畫外還同時響着不斷滴落的雨聲。

  三、四兩句寫景,字字不離詩人的所見所聞,正好切合詩題中的「登樓」。然而,詩人又不只是在單純地寫景。砧杵聲在詩詞中往往是和離情連在一起的,正是這種淒涼的聲音震動了他的心絃,激起了他難耐的孤寂之感與對故人的思念之情。秋風秋雨愁煞人,詩人又彷彿從迷迷瀠漾的雨中荊榛的畫面上,看到了自己離恨別緒引起的無邊的惆悵迷惘的具體形象。因而。進入詩中的「砧杵」「荊榛」「寒雨」,是滲透了詩人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是他用自己的怨別傷離之情開鑿出來的藝術境界。所以,三、四句雖然字字作景語,實際上卻又字字是情語;字字不離眼前的實景,而又字字緊扣住詩人的心境。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採用虛實相生的寫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虛筆;三、四句寫景,用的是實筆。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虛筆概括了對友人的無窮思念.爲全詩定下了抒寫離情的調子。在這兩句的映照下,後面以景寓情的句子纔不致被誤認爲單純的寫景。景中之情雖然含蓄,卻並不隱晦。實筆具體寫出對友人的思念,使作品具有形象的感染力,耐人尋味,又使前兩句泛寫的感情得以落實並得到加強。虛實並用,使通篇既明朗又不乏含蓄之致,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動。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韋應物朗讀
()

猜你喜歡

暮歸山色昏,濯足月在澗。衡門棲鵲定,暗樹流螢亂。

妻孥候我至,明燈供蔬飯。佇立松桂涼,疏星隔河漢。

()

中丞繡斧下青霄,十萬軍聲靜不囂。何限五原春草色,莫容代馬向秦驕。

()

形如圓月色欺霜,曾許佳人掩面藏。

袁守揚風方慰愜,班姬中道忽悲涼。

自知掌握初經用,豈顧塵埃此暫傷。

只恐來年清暑殿,別將紈素上君堂。

()

我年三十九,白髭有一莖。當時初見之,妻子殊爲驚。

今年四十二,白者日益多。朝來明鏡中,對之不復嗟。

人生天地間,老去會不免。猶勝嚴終輩,終身不得見。

()

紅燭離堂酒半醒,驪歌今夕若爲聽。故人好是身隨桂,浮客空嗟跡類萍。

花嶼晚鐘湖上別,鳳臺春樹夢中青。應知晝繡長林下,白首還來到玉瓶。

()

東風艷艷桃李松,花園春入屠酥濃。龍腦透縷鮫綃紅,鴛鴦十二羅芙蓉。

盈盈初見十五六,眉試青膏鬢垂綠。道字不正嬌滿懷,學得襄陽大堤曲。

阿母偏憐掌上看,自此風流難管束。鶯啄含桃未咽時,便會郎時風動竹。

日高一丈羅窗晚,啼鳥壓花新睡短。膩雲纖指擺還偏,半被可憐留翠暖。

淡黃衫袖仙衣輕,紅玉欄幹妝粉淺。酒痕落腮梅忍寒,春羞入眼橫波艷。

一縷未消山枕紅,斜睇整衣移步懶。才如韓壽潘安亞,擲果竊香心暗嫁。

小花靜院酒闌珊,別有私言銀燭下。簾聲浪皺金泥額,六尺牙牀羅帳窄。

釵橫啼笑兩不分,歷盡風期腰一搦。若教飛上九天歌,一聲自可傾人國。

嬌多必是春工與,有能動人情幾許。前年按舞使君筵,睡起忍羞頭不舉。

鳳凰簫冷曲成遲,凝醉桃花過風雨。阿盈阿盈聽我語,勸君休向陽臺住。

一生縱得楚王憐,宋玉纔多誰解賦。洛陽無限青樓女,袖籠紅牙金鳳縷。

春衫粉面誰家郎,只把黃金買歌舞。就中薄倖五陵兒,一日冷心玉如土。

雲零雨落正堪悲,空入他人夢來去。浣花溪上海棠灣,薛濤朱戶皆金鐶。

韋皋筆逸玳瑁落,張佑盞滑琉璃乾。壓倒唸奴價百倍,興來奇怪生毫端。

醉眸覷紙聊一掃,落花飛雪聲漫漫。夢得見之爲改觀,樂天更敢尋常看。

花間不肯下翠幕,竟日烜赫羅鵰鞍。掃眉塗粉迨七十,老大始頂菖蒲冠。

至今愁人錦江口,秋蛩露草孤墳寒。盈盈大雅真可惜,爾身此後不可得。

滿天風月獨倚闌,醉岸濃雲呼佚墨。久之不見予心憶,高城去天無幾尺。

斜陽衡山雲半紅,遠水無風天一碧。望眼空遙沈翠翼,銀河易闊天南北。

瘦盡休文帶眼移,忍向小樓清淚滴。

()